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美国的“一小步”:人类太空探索一大步之后

  尼尔·阿姆斯特朗1930年出生于俄亥俄州。他的登月之路始于1949年,当时正在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的他被美国海军征召入伍。他在朝鲜执行了78次战斗飞行任务,而后回到美国完成学业。阿姆斯特朗1955年成为一名试飞员,然后在1962年NASA的第二轮宇航员征募中进入那里。他在被选为执行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的指挥员时,只有10个小时的空间飞行经历。

  1969年夏天,他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在阿波罗11号任务之后,阿姆斯特朗宣布将不再执行空间飞行任务。他在1971年8月离开NASA,在辛辛那提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教了8年书。在20世纪80年代,他进入商界,曾经做过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的代言人,并在许多公司的董事会中任职。他的官方传记《第一人》(First Man)于2005年出版,澄清了几十年来出现的许多谣言和谜团。

  第二人: 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阿波罗11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两次 – 双子座12号(Gemini XII),阿波罗11号(Apollo 11)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21小时31分钟20秒

  最著名的经历: 成为人类首次登月故事的主要讲述者。

  巴兹·奥尔德林1930年出生于新泽西州。他的父亲是一位航空先驱,并向他灌输了对于飞行的毕生热爱。奥尔德林之后加入了美国空军,在朝鲜执行过66次战斗飞行任务,在冷战期间曾经挂载核武器飞行。与其他宇航员候选人不同,奥尔德林不是试飞员,而且他还认为自己被选上的唯一机会就是去学习轨道会合(orbital rendezvous)这一新兴领域。

  这的确有效,1963年他在第三波宇航员征募中加入NASA。很快他就以“轨道会合先生”(Dr Rendezvous)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命运的曲折和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天赋促使他成为了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一员,1969年7月他成为首次登月任务的副驾驶员。

  奥尔德林并不喜欢那之后出的风头,后来他承认宁愿在晚一些的、影响力没那么大的航天飞行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科学天赋。在接下来的15年里,酗酒和抑郁困扰着他的生活。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又回到了轨道力学的研究上,设计了后来著名的奥尔德林轨道(Aldrin cycler),一种他认为能把人类带到火星的航天器轨道。

  奥尔德林现在仍然为了推进人类的太空探索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这一部分在2009年7月13日改动过。原版本将奥尔德林的第一次空间飞行列为阿波罗8号,这已经得到修正。(译注:原文如此)

  第三人: 皮特·康拉德(Pete Conrad),阿波罗12号的指挥员

  空间飞行经历: 四次 – 双子座5号和11号(Gemini 5, 11),阿波罗12号(Apollo 12),天空实验室4号(Skylab 4)(译注:原文有误,应为天空实验室2号,Skylab 2,正文中是对的)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31小时31分钟12秒

  最著名的经历: 他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 – “那对尼尔来说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它对我而言却是一大步”。

  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1930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在学生时代,他不得不与阅读障碍做斗争,但却着迷于飞行,并且在离开高中之前取得了他的飞行员执照。在从普林斯顿大学的航空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加入了美国海军并成为一名飞行教练。1959年他加入NASA的第一次尝试被拒绝,因为他对医学检验那连续不断的质问十分抗拒,不过在1962年的第二次尝试后他成功被NASA录取。

  到他作为阿波罗12号的指挥员飞临月球之时,他已经是NASA最有经验的宇航员之一了。1973年,他在执行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时再一次进入太空,在地球轨道上呆了28天。

  离开NASA之后,康拉德进入了航空航天工业,为许多公司工作过,这其中包括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1999年7月8日,他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去世,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第四人: 阿兰·比恩(Alan Bean),阿波罗12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两次 – 阿波罗12号(Apollo 12),天空实验室3号(Skylab 3)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31小时31分钟12秒

  最著名的经历: 是登月众人中唯一的画家。

  阿兰·比恩1932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从小他就痴迷于飞行器,各种模型塞满了他自己的卧室,而且他还梦想着成为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美国1939年同名冒险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的虚构的英雄人物。在其母亲的激励下,他赢得了学习航空工程的奖学金,之后又成为一名海军飞行员。他一度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酷的工作,直到他见识了阿兰·谢帕德(Al Sheppard,Al是Alan的昵称,美国第一位宇航员,登月第五人,见下文)在火箭里冲天而起的景象。这件事点燃了比恩要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斗志,最终在其1963年的第二次尝试中,比恩被顺利“发射”到NASA。

  他自认为属于比较胆小的宇航员之一,但是运气,以及他的好友皮特·康拉德,横插了两脚,把他从黑暗里拉了出来并且使之乘阿波罗12号飞临月球。在阿波罗计划之后,他继续留在NASA,并在1973年的天空实验室3号任务中重返太空,在地球轨道上呆了将近2个月。

  比恩1981年从NASA退休,自那以后一直致力于绘画。回顾其阿波罗岁月时,比恩说他感到非常幸运。“必须有人要去,而他们恰好选中了我。”

  第五人: 阿兰·谢帕德(Alan Shepard),阿波罗14号的指挥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两次 – 自由7号(Freedom 7),阿波罗14号(Apollo 14)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1天9小时30分钟29秒

  最著名的经历: 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以及第一个在月亮上打高尔夫的人。

  阿兰·谢帕德出生于1923年9月。他在1961年5月5日成为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人,比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的历史性飞行晚了不到一个月。与加加林在回归地球的最后几千英尺按计划使用降落装置不同,谢帕德是驾驶着他的飞行器完好的回到地面、降落于太平洋上的。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话,谢帕德是第一个“飞”完太空任务全程的人。

  作为一名美国海军试飞员,他有着超过8000小时的飞行时间的记录,并在1959年被选为NASA水星计划(Mercury)最开始的7名宇航员之一。在完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之后,谢帕德被诊断出患上了梅尼埃尔氏病(Meniere‘s disease,内耳性眩晕),这使他不得不离开飞行岗位很多年。矫正手术最终为谢帕德扫清了障碍,使他能够参与1971年的阿波罗14号飞行任务。在 47岁这一年,他成为踏足月球的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谢帕德1971年8月从NASA退休,到好几家公司的董事会工作。在与白血病抗争了两年之后,他于1998年7月21日去世。

  第六人: 埃德加·米切尔(Edgar Mitchell),阿波罗14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一次 – 阿波罗14号(Apollo 14)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1天9小时30分钟29秒

  最著名的经历: 在月球上投出了第一支“标枪”。在从月球返航途中,他进行了自己对知觉(consciousness)和超感知觉(ESP,或译直觉)的研究。

  埃德加·米切尔1930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个巡回飞行表演者来到了他父母的农场并带他飞了一次。米切尔在这第一次飞行中感受到的自由感促使他在14岁时就拿到了自己的飞行员执照。

  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1,“伴侣号”)后,米切尔的注意力转向了太空领域,1966年他被从美国海军调派到了NASA。他做过阿波罗10号的候补飞行员,后来被指定为原计划中的阿波罗13号任务人选,但到最后时刻又被改换为阿波罗14号——这也使他赢得了月面行走的机会。对于这一次经历,米切尔说他发现月球表面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而他在首次踏上月球表面时兴奋不已,以至于开玩笑道:“我想他们在水里掺了香槟。”

  在返航时,他经历的顿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把这种顿悟描述为“极乐——仿佛置身于爱的世界”。这一经历启发了他,在1972年从NASA退休后,他开办了思维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开展和支持其他更主流的科学家甚至都不愿意考虑的领域的研究,比如说灵异现象。

  第七人: 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阿波罗15号的指挥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三次 – 双子座8号(Gemini VIII),阿波罗9号和阿波罗15号(Apollo 9, Apollo 15)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2天18小时53秒(译注:原文疑有遗漏,参考下文第八人,应为2天18小时54分钟53秒)

  最著名的经历: 在月球上驾驶第一辆月行车(lunar rover);在月球上同时丢下一个锤子和一片羽毛来验证伽利略的一个理论(自由落体定律)。

  大卫·斯科特1932年6月出生于德克萨斯州。3岁时,在观看了他的父亲驾驶着一架珍妮双翼飞机(Jenny biplane)参与编队飞行之后,他就迷上了飞行。在他父亲的大力鞭策下,斯科特赢得了西点军校(West Point)的奖学金,并且在1954年从644名学员中脱颖而出排名第5。他选择了加入美国空军,在冷战期间驾驶战斗机在欧洲执行任务,后来又去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学习。

  他1966年申请加入NASA,成为第三组宇航员中的一员。在接下来的5年里,他参与了这个组绝大多数的飞行任务。1971年他成为第七个登上月球的人,指挥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科学考察,还开着第一辆月行车驶上月球表面的高地。

  甫一归返地球,斯科特就希望他的任务能够激励那些在地球上观看的人——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提醒我们“思想应当像火焰一样被点燃,而不应像容器那样被填满”。通过他在阿波罗13号的电影系列和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努力,他一直不断地在数百万人中传播着思想的火花。

  第八人: 吉姆·欧文(Jim Irwin),阿波罗15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一次 – 阿波罗15号(Apollo 15)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2天18小时54分钟53秒

  最著名的经历: 创建其高级飞行部(High Flight Ministry),搜寻诺亚方舟(Noah’s Ark)。

  詹姆斯·欧文(James Irwin,Jim是James的昵称)1930年3月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结束后他加入了美国空军,而后在1963年从享有盛誉的航空航天研究飞行员学校(Aerospace Research Pilot School)毕业。尽管他差点在1961年的一次飞机事故中失去一条腿,但欧文1966年顺利获得了宇航员资格,并于1971年和大卫·斯科特一同登月。

  由于在这次任务中长时间的工作和遭受了脱水,欧文在他们离开月球的那一天接近尾声的时候发作了轻微的心脏病。返程期间他休息和恢复得不错,但几个月后他又经历了一次更大的心脏病发作。在月球上的时候,欧文说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1972年从NASA退休后他创建了自己的高级飞行部。

  1991年,吉姆·欧文在他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家里遭受了第三次,同时也是致命的心脏病袭击,成为登月者中第一位离世的人。

  第九人: 约翰·扬(John Young),阿波罗16号的指挥员

  空间飞行经历: 六次 – 双子座3号和10号(Gemini 3, Gemini 10),阿波罗10号和16号(Apollo 10, Apollo 16),太空运输系统计划1号和9号(STS-1, STS-9)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2天23小时2分钟13秒

  最著名的经历: 史上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人;土星5号(Saturn V,运载火箭)发射时最低的心率——只有每分钟70下。

  约翰·扬1930年9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在孩提时代,他贪婪地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将巴克·罗杰斯和“闪光”戈登(Flash Gordon,美国30年代漫画和电影中的太空英雄)视为偶像。他享有20世纪最具经验的宇航员的荣誉,曾经两次飞抵地球轨道执行双子座任务,两度飞临月球——尽管他只在阿波罗16号任务中唯一一次登上过那里。在阿波罗17号任务前几个月尤金·赛尔南(Gene Cernan,Gene为Eugene昵称,登月第11人,见下文)遭受运动损伤的时候,他还差一点第三次成行。

  在阿波罗任务之后,他继续在1981年指挥了第一次航天飞机飞抵地球轨道的任务(译注:即STS-1),到了1983年又第二次执行航天飞机任务(STS-9)。包括月行车在内,他保持着“驾驶”过5种不同种类的航天器的记录。尽管有着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扬在1986年挑战者号灾难(Challenger Disaster)之后对NASA的批评态度还是使他被剔除出了活跃宇航员名单(active astronaut status)。但他一直留在NASA直到74岁时退休,今天他也仍然支持着那里的载人空间飞行行动。

  关于月球,约翰·扬说每当他抬起头望着它的时候,他仍然不敢相信我们已经回不去那里了。

  第十人: 查理·杜克(Charlie Duke),阿波罗16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一次 – 阿波罗16号(Apollo 16)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2天23小时2分钟13秒

  最著名的经历: 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担任通讯联络员,宣布“收到,静海,我们拍下你们了。你们让我们这些家伙快憋过去了……现在我们又可以呼吸了”。

  查理·杜克1935年10月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小时候他热爱蛮荒西部(Wild West)电影,但他总是把自己看作飞行王牌——渴望速度。1957年他加入了美国空军,冷战期间在欧洲执行过多次危险飞行任务。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研究试飞员,曾经在大气层边缘试飞过富有传奇色彩的F-104星式战斗机(F-104 Starfighter)。1966年4月他被选为NASA的第五组宇航员,在阿波罗10号、11号和13号系列任务中担任关键性的控制工作之后,1972年他在阿波罗16号任务中进行了自己唯一的一次太空飞行,并以36岁的年龄成为登月众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杜克1976年从NASA退休并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道路被引进了另一个方向。这个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圣经研习班上,这个研习班在他位于德克萨斯的家的附近,杜克在这里皈依了基督教,从此他投身于传播耶稣基督的教诲。对于阿波罗计划,杜克说:“在月球上我只行走了三天,但他(译注:指以阿波罗为代表的太空探索)对我主的追随将直到永远。”

  第十一人: 尤金·赛尔南(Gene Cernan),阿波罗17号的指挥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三次 – 双子座12号(Gemini 12),阿波罗10号和阿波罗17号(Apollo 10, Apollo 17)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3天2小时59分钟40秒

  最著名的经历: 1972年12月成为最后一个站在月球上的人。

  尤金·赛尔南1934年3月出生于芝加哥。小时候他痴迷于二战期间电影院里播放的黑白短片。他喜欢有关勇敢的美国飞行员的报道,而且他知道自己想要加入其行列。他在米拉马尔(Miramar)后来被称为“壮志凌云”学校(Top Gun School)的地方训练并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但是当阿兰·谢帕德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之后,赛尔南意识到自己要当宇航员。他在1963年NASA的第三轮选拔中加入,在双子座任务和阿波罗任务中工作。在其双子座飞行任务中,赛尔南实现了一次困难而具开创性的太空行走,而这期间他处于危险的过热状态。但最大的挑战在1972年降临到他身上,即由他指挥阿波罗17号任务,藉此他也成为最后一个在月面行走的人(因为他最后一个登上登月舱返回)。

  1976年在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之后,他从NASA退休,进入商界。对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赛尔南自己评价:“现在站在千年之交,我仍然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行走过的人,这令人感到非常失望。这更多的反映的是我们没有做到什么而不是我们做到了什么。”

  第十二人: 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阿波罗17号登月舱飞行员

  空间飞行经历: 一次 – 阿波罗17号(Apollo 17)

  在月球上度过的时间: 3天2小时59分钟40秒

  最著名的经历: 唯一一个登上过月球的专业地质学家;拍摄了后来在人类历史上被复制次数最多的照片——“蓝色玛瑙”(Blue Marble,喻指地球);在月球上唱“我曾经在月亮上闲逛……”

  哈里森·杰克·施密特(Harrison “Jack” Schmitt)1935年7月生于新墨西哥州。他是唯一一个登上过月球而没有在军队里服役过的人。他子承父业,学习了地质学,而后到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戈斯塔夫(Flagstaff, Arizona)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天文地质学中心(US Geological Survey‘s Astrogeology Centre)工作。

  当NASA 1964年开始征募“科学家宇航员”的时候,施密特成为了第一批入选者之一。从一开始,科学家宇航员就被视为局外人,被认为不可能在登月竞争中胜出。但施密特不知疲倦地激发其他宇航员对地质学的兴趣,并在1972年的阿波罗17号飞行任务中赢得了自己到月球实地考察的机会。

  1975年他从NASA退休,竞选新墨西哥州的参议员,他赢得了那次竞选并做到1982年换届。后来他一直在商业、地质学和空间探索方面担任顾问。他始终支持重返月球,宣称:“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重返月球。”(来源:卫报)

  续集:“嫦娥”回归故乡——下一次登月的将是中国人?

  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后,还没有人类离开过近地轨道。在“阿波罗”登月之后,共有五架航天飞机、数十艘前苏联“联盟”号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以及450多名男女宇航员离开过地球,不过它们都只是到达了很小的空域,仅仅在我们的大气层之外。

  如果不是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在2003年宣布美国宇航局到2020年重返月球、并到2030年登陆火星的计划,所有继承“阿波罗”任务的雄伟计划可能都已落空。然而,美国这次也再度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就在布什总统要求美国宇航局在2020年登月之际,一位名叫杨利伟的人成为了中国的首名宇航员。无论清楚与否,另一场太空竞赛已经开始了。

  伦敦大学学院太空医学专家凯文·方说:“在中国,人们对太空项目的态度有点像西方在上世纪60年代对太空探索的态度。他们的大学生对空间技术怀有浓厚的热情。当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主要不同点就在于,中国不需要经过投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方面的项目,而且可以获得预算的支撑。”

  这意味着中国可以迅速推动其空间计划。如果中国想登上月球,那么它就能够在2020年之前实现这一目标,而美国最早也要在这一年重返月球。

  另外,美国宇航局前局长迈克·格里芬去年也曾表示,他相信中国具备登陆月球的能力。他还表示,如果下一个月球漫步的人就是中国人,他不会对此感到吃惊。(卫报)

相关文章

·都市物质女的择偶之路 09/07/12

·“猎象人”:方风雷撼动中国私募股权业 09/07/07

·保利地产 复制的短板 09/06/15

·蔡洪平的新生存法则 09/05/24

·关于高盛的七个故事 09/05/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