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时今强 慎言回暖

  不排除到了年末再次出现像2007年度那样“银根收紧,银行无钱放贷”的局面,这势必对略有复苏的楼市带来沉重打击。

  1-4月信贷放量与房地产市场回暖形成正比,但信贷放量与房地产市场回暖之间的真实联系几何,或已成为当前困扰对市场判断市场的一个问题。从信贷的角度来理解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也许可以从更为微观的层面来理解市场的表现。

  就上半年信贷及房地产市场联系等相关问题,观点新媒体采访了中易安房地产担保有限公司总裁时今强先生。以下是观点新媒体对时今强先生的采访。

  观点新媒体:从2009年上半年的按揭贷款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怎样理解2009年的市场回暖,这种市场回暖主要有哪些特征?

  时今强: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头四个月的信贷投放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4.9万亿)。可以看出,除了按照惯例,每年通常发生在第一季度的大宗贷款之外,用于四川灾后重建资金和为抵御金融危机而发放的项目贷款也在同期集中释放。

  如此创记录的信贷事实上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注入经济体的一剂“强心剂”,一定程度上成了支撑经济复苏的“脊梁”。但是放贷节奏"前高后低"的状况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常态,在今年,这种情况肯定会被放大,事实上银行的可用信贷额度已经出现紧张状况。

  观点新媒体: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到底几何?货币政策对投资性需求与自住型需求所产生的作用是否有所差异,如果有,主要是那些差异?

  时今强: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这一天量信贷释放在短期内是利好,信贷发放使得部分资金链紧绷的开发商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包括部分中小开发商借“高利率委托贷款”形式获得流动资金。(今年的5月4日,上市公司“百大集团”就以16%的年利率委托贷款给以房地产为主业的祥生集团1亿元贷款。)但是对于中长期而言,如果信贷投放量持续保持高位的话,基于对通胀的预期,以及对新增贷款质量的担忧,不排除到了年末再次出现像2007年度那样“银根收紧,银行无钱放贷”的局面,这势必对略有复苏的楼市带来沉重打击,而这种打击不单单是指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再次闭合,同时消费者也有可能会感到“房价虽降、奈何贷不到款,依旧买不起房”的尴尬境地。

时今强

中易安房地产担保有限公司总裁 时今强

  事实上金融监管部门也已经指令严格控制贷款流向,防止新增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北京为例,二套房贷虽然松绑,但首付款依旧执行4成的规定。可以看出,7折利率以及公积金贷款政策区域灵活对于自住型消费是起到支持作用的,但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对投资性购房使用信贷资金方面进行限制的基调。在目前楼市大环境下,投资型购房尤其是"投机型"购房并没有出现抬头的趋势。

  观点新媒体:您认为当前回暖的市场的可持续性会有多久?为什么?

  时今强:4月到5月期间,一些原本低价、低折扣入市的楼盘项目开始缓步提价,这也是造成今年1-4月份每个月平均房价都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可见对于开发商而言,最为惊恐的时期已经过去,反映在二手房市场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业主开始提价、甚至干脆持房观望。

  但是从开发商谨慎定价不难看出,楼市各方还都是比较冷静的,虽然交易量节节走高,但是4月份以及5月的上旬北京的期房网上签约毕竟有10%以上是保障性住房贡献的,很难说楼市就此回暖,加上楼盘销售状况不尽相同,热销的并非多数,所以开发商的提价或是取消促销的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甚至可以说仅是一些热销楼盘有此举措,所以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还很难说做出全年大势走向判断,甚至不能说楼市就此回暖。这种所谓“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多久,就要看市场利益各方包括监管层的下一步举措:如果房企大范围内的贸然提价,则很可能会对今年下半年带来负面影响,更何况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否在三四季度收紧还是未知数。

  观点新媒体:当前房地产开发贷款这一块的情况如何?市场信息是大多数银行放宽了开发商的还款期限?是否如此,在2009年房地产开发商是否会再一次大举举债进行扩张?

  时今强:开发商现在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一方面,融资渠道匮乏的开发商受制于销售回款速度,目前还挣扎在生死线边缘,根本谈不上扩张,而另一方面,大型房企销售回款速度加快,手里有了资金当然要利用起来,所以在近期土地交易市场出现了复苏迹象。不过大举举债扩张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因为现在的土地市场释放量以及土地价格并没有到另开发商砰然心动的地步,而且对于资金方面的“钱荒”和对金融危机持续的“恐慌”情绪并未消散。

相关文章

·中国建筑或成年内IPO最大单 募集资金约426亿 09/06/18

·中国股市收高 沪指重上2800点 09/06/18

·汤臣一品豪宅浮生 上海滩家族恩仇 09/06/18

·国务院:引导住房消费和地产健康发展 09/06/18

·罗康瑞20.38亿增持瑞房全部新股 09/06/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