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当代重庆城市的空间生产与集体记忆

  景观环路也是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丰富周边市民日常性生活空间。在景观环路城市空间中观景,同时本身也希望成为独具本土特色的地景。市级及区级两级财政拨款总计500万元,对石板坡和胜利坡景观环路沿线前排醒目的111户民居进行改造,以提升城市形象。改造工程是在不拆除现有建筑的情况下,对民居墙体进行排危和装修。另外,改造工程还将维修小区道路、疏通室外排水、适当加宽室外活动场地和增设休闲设施。

  四、集体记忆与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关联。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这种物体、场所和市民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意大利建筑师、学者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一书中指出,集体记忆参与了公共作品中的具体空间转变,记忆是理解整个城市复杂结构的引导线索。集体记忆可以帮助掌握城市结构的意义、城市的个性以及表现这种个性的建筑[4]。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的空间生产就是城市集体记忆的生产。不同的空间生产模式产生相应的有形的空间形态和无形的集体记忆。以下从物体性生产和场所性生产两个方面来谈一下空间生产与集体记忆的关系。

  在直辖后新重庆的城市物体生产方面,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湖广会馆和三峡博物馆代表了集体记忆的新成就。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是重庆市的规划机构、规划事件、规划成果进入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湖广会馆凝聚了重庆母城——下半城会馆文化的精华,是老重庆集体记忆的浓缩性展示;三峡博物馆是巴渝文化和库区文化的展示窗口,是大重庆地域集体记忆的一次整理和推出。这些物体生产主要体现出一种纪念性、抽象性和展示性,而场所生产则更多的是一种日常性、具体性和使用性,更多地贴近生活世界和日常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说,场所生产比物体生产更重要,更能改善普通大众的城市生活质量。

  在直辖后新重庆的城市场所生产方面,商圈场所和滨水场所代表了集体记忆的新成就。商圈的岛屿化、步行化、景观化,是直辖后重庆空间生产的一大亮点。滨水场所的生活化、多元化、景观化更是不能一笔带过的篇章。

  商圈场所的空间生产包括解放碑商务中心区1个中心和4个副中心的步行化公共空间建设,一大四小商圈相互竞争,前后攀比。共同的特色是外部车水马龙环绕(岛屿化),内部人山人海(步行化),大树、喷泉、雕塑星罗棋布(景观化)。商圈的概念带动了公共出行的秩序,提高了GDP,扩大了就业机会,改善了政府的财政,同时也强化了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集体记忆。

  滨水场所的空间生产扩展到长江、嘉陵江的两江四岸空间。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互不示弱,争先恐后,各显神通。长江以北的长滨路滨水空间历史包袱最重,用地最局促,空间最紧张,改造成本最大,但今后结合渝中半岛景观环路、山城步道、城市阳台和楔形绿地等要素改造,潜力不可小觑;南滨路先声夺人,开发最早,影响最大,业态最丰富,要素最齐全,空间最完整;北滨路依托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洪恩寺公园等概念,在众多大开发商和超大盘的烘托下,其势汹汹,后发制人;嘉滨路依托瑞安重庆天地项目也正日夜兼程,全线铺开。重庆的滨水空间从生产性岸线变为生活性岸线,从领域模糊地带到地位突显区域,从消极边缘到积极场所,大大拓展了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和集体记忆。

  五、城市空间消费与集体记忆的恢复与改写

  城市不断在发展,表现在城市空间的变化,有物体性的变化和场所性的变化。城市的空间生产表现为物体性生产和场所性生产。城市空间生产完成后便进入了城市市民的集体生活,也就进入了空间的集体消费。集体记忆是在城市空间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也是随着城市空间消费模式的改变而改写的。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城市集体记忆的恢复是必要的,而改写必须是慎重的。

  重庆直辖10年来,一方面是恢复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又在空间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了新的集体记忆。直辖后,重庆城市空间的集体记忆在时间向量上被引导为八小时重庆(市域范畴),一小时经济圈(都市圈范畴),半小时主城区(主城范畴)。用时间计量的城市空间可达性差异反映了空间生产在不同地理区位上的侧重,是经济活力、文化活力和社会活力差异的表征。

  城市空间生产导致了城市变迁,城市变迁的程度和质量将影响集体记忆的改写程度和质量。城市变迁或缓慢或迅速,或渐进或激进。集体记忆的改写步伐会滞后,但节奏是与变迁相合拍的。直辖导致了重庆辖区范围的变化,同时其政治地位、经济政策、管理结构和配置资源能力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城市变迁原因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生产模式和形态、资本的城市化模式和资本循环的速度、城市空间消费和被使用的方式,最后会影响到集体记忆的改写。在权力、资本和知识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期待重庆城市的空间生产及其相对应的集体记忆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1991.

  [2]王伟强. 和谐城市的塑造——关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实证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重庆晚报编辑部. 请您评选直辖十年重大规划事件. 重庆晚报,2007-4-28(16).

  [4]罗西 A. 城市建筑学. 黄士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发债14亿 龙湖无缘IPO回归市场 09/05/06

·当代重庆城市的空间生产与集体记忆 09/05/06

·龙湖发行14亿公司债 09/05/05

·金科接盘进行时 ST东源十年重组 09/05/05

·重庆江北嘴CBD用地每亩开价1500万 09/05/0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