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香港谁更有经济前途这个问题上,挺沪声音比较大的有香港的陶冬和张五常,明确挺港的目前看到有许小年。
最近关于上海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说法宣传得很热闹,紧接着关于上海是否会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重回远东第一都会宝座也到处炒得沸沸扬扬。香港的前途以及地位其实在97年回归前就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尤其香港和上海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关系也一直是财经人士关注的重点。很多人认为一旦大陆全面开放,香港作为大陆主要对外窗口的作用丧失后就会很快衰落下去;但也有人认为香港在法制、经济开放程度、信息公开化、国际经验等方面具有国内任何城市短期内无法匹敌的优势,因而根本无需担心上海的挑战。在上海、香港谁更有经济前途这个问题上,挺沪声音比较大的有香港的陶冬和张五常,明确挺港的目前看到有许小年。
陶冬和张五常的观点集中在人民币国际化上,都认为只要人民币开放,实现国际化,解除外汇管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是上海的囊中之物了,陆家嘴下一步要斗的就是华尔街了,而香港只能沦落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张五常的博客对于为什么“上海将远胜香港”的原因讲得很清楚,其理由大致如下:1上海的太阳比香港早出一个小时,上海的金融市场先开市;2长三角的工业发展胜于珠三角,国际名牌云集于前者;3金融人才也是上海胜;4香港的高级的金融人才大可移师上海。5人民币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可靠生产力支持;6从金融本身的法治看,范围小很多,相信上海可以做得好,(估计)做得有成果北京多半不会插手。张最后的结论,“陆家嘴能否与华尔街一较高下,或起码达到地球的第二金融重镇,关键问题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的央行。”
张五常关于上海必定胜出的论证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不是很严谨,一位经济学大师如何能做出这样不着四六的推理?谁的日出更早能重要到哪里?照这个推理上海将永远落在东京后面。谁的日出早在基本面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全球经济里说话更有分量、谁在最终决策,纽约比你晚12个小时,你也一样得随时小心华尔街的风吹草动。所谓长三角国际品牌云集,工业发达同样站不住脚,国际品牌只是来寻求廉价加工基地,再多几个牌子又有什么用?如果国际品牌都把长三角作为其R&D的落脚之处时再下这个结论也不迟。至于两地人才的对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香港本土人才凭什么“大可”搬到上海去?而上海可以脱离中国的现实成为一个司法公正独立的真空,北京不会干预则更是不现实了。当然,这些观点也许只是张大师逗大家玩的。值的重视的是他的结论,“陆家嘴能否与华尔街一较高下,或起码达到地球的第二金融重镇,关键问题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的央行。”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是现在一些经济专家(尤其是金融人士)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的浮躁心态。
“北京的央行”是干什么的?就是给这个国家管钱的。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各国央行就能决定的吗?当然不是。一张钞票的价值取决于它后面的东西,也就是相对于国际水准,一个国家生产的能力、效率、资源的配置水平,而不是央行的专家们。但似乎现在热衷于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专家们都不愿考虑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现状,还有一些人更荒唐,把外资的存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主要衡量指标。还有专业人士提出现在是人民币夺取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指挥棒的良机。借用当前媒体使用的这个表达,国际金融中心是可以人为主观的去“建成”吗?当然不行,这样的说法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目前世界上公认所谓最高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纽约,伦敦和东京,最大的三个世界城市,香港还只能算是亚太范围内的次级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是金融业者在世界范围通过服务于本国和他国的跨国公司以及自身业务成为国际金融链条的指挥中枢,全世界的金融网络是在他们的指挥棒下运作,国际金融中心作出的决策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经济资源简单的堆砌而成,更不是某种政府决策的后果,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这个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本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据说二战前山本五十六曾经前往美国参观,在看到美国庞大的工厂、林立的烟囱后就明白如果美日开战后果将是早已经注定了的。历史上先英镑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随意得来的,至尊地位的背后都是远远超越他国的发达生产力和以英美为基础的跨国企业强大的全球市场运作能力。上海只是一座不能移动的城市,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取决于上海的企业在将来几十年内能有多大的国际运作能力。就目前的情况看,上海本土有多少能够全球运作的企业?上海的资本输出能力能有多强?要征战环球市场,就先亚洲吧,5年,10年,够吗?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仅仅服务外国人的,更是从服务本国经济开始。
徐小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期间对记者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也是笔者所赞同的:“香港不要担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business process。OK,这些东西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所以上海想追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美好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改革法律体系,要改革监管体系。OK,要改革所有不适于国际金融操作的这些规章制度等等,也就是要提高上海的软实力。造就金融中心的,不是硬件,是软件。”一句话,上海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而成为一个虚幻的国际金融中心。温总说过,中央支持上海的2020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温总又补充了一句,中央不能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天不能成为中国跨国企业之都,香港就还是老大。
·在欧洲享受语言障碍 09/05/04
·财政部调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别 09/05/04
·新世界地产资产腾挪获收益5.62亿 09/05/04
·万通回应“非公开发行违规”报道 09/05/04
·A股能否从容面对猪流感? 0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