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逝者:康拉德·丹南伯格

  二战一结束,美苏都急于掌握德国先进的火箭技术。苏联凭借雅尔塔密约取得对佩内明德的托管权,但美国人不甘心,竟赶在苏联进驻之前占领当地。十天时间内,他们动用了300节火车车厢和13艘轮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关的一切设备和半成品抢运一空。等苏联人按时抵达,只剩一座空荡荡的工厂了。

  但相比抢夺设备,美国最受益的还是赢得了这上百名的德国顶级火箭科学家。据称1945年春,研究团队的核心布劳恩已开始和手下商议投降,但对究竟是投降苏联还是美国迟疑不决。促使他最终决定选择美国的原因是,害怕苏联在战后虐待战犯。

  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德州建起火箭研究小组,在新墨西哥建立的白沙导弹试验场,并给军方、厂方和大学的人士培训有关火箭和导弹复杂的设计制造技术,为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足够的新鲜血液。

  次年,美国海军实验室便发射了一枚V2火箭到数百公里的高空,用来观测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这是V2第一次应用在太空研究,从此开启了太空科学的新页。

  1950年,他们又在V2的基础上研制出红石导弹(Redstone missile),这是美国第一代可装载核弹头的洲际导弹。

  红石导弹的改进型——木星-C探空火箭(也称“丘比特”Jupiter-C)也是由这个团队开发的,它在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将西方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Explorer 1)成功送上太空。

  196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新成立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以研发运载火箭为内容的土星计划(Saturn program)为主要任务,布劳恩任主任,丹南伯格是副主任。

  到1973年丹南伯格退休之前,马歇尔中心发射过多次土星火箭,其中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五号,曾承载过著名的阿波罗11号航天器。“人类的一大步”由此诞生,它背后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小步”。

  然而作为二战时期德国军方的科学家,丹南伯格及同伴们始终面临着媒体对他们的质疑甚至鞭挞。

  由于布劳恩本人为德国党卫军(SS)成员,其直接上司汉斯·卡姆勒尔(Hans Kammler)是包括奥斯维辛在内的多个集中营的建设者。V2火箭基地建立时,曾动用大批集中营囚犯作为奴隶,在此过程中因疾病、鞭打、恶劣环境而死的多达两万人——比V2作为武器致死的人还多。

  “军队是那时唯一的富亲戚,能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一切。”丹南伯格本人并非纳粹成员,他称火箭研究团队并未参与工厂建设的事宜,“火箭科学是纯洁的。”

  然而科学的进步未必代表社会的进步,它时时刻刻要求着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或许对于探索航空航天技术的科学家来说,康德的那句名言更加适用:世界上最应让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2月16日,康拉德·丹南伯格去世,享年96岁。

相关文章

·逝者:康拉德·丹南伯格 09/03/04

·2009科学展望 09/03/04

·村上春树:耶路撒冷的撒谎者 09/03/03

·火车游中亚 09/03/02

·西游记中的办公室政治 09/03/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