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大不里士之随记
离开伊斯法罕,伊朗境内该看的就基本看完了。去土耳其,途经德黑兰Tehran和大不里士Tabriz,在近现代与“中世纪”的伊朗历史上,分别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旧二都。随手做些记录。
德黑兰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地方,13世纪,其身旁的大城雷伊Rhages(Ray)被蒙古人攻破,自此,德黑兰逐渐发展壮大。18世纪末,德黑兰始为国都,至今不过两百多年。上个世纪,德黑兰迅速膨胀,今天的德黑兰已是伊朗全国、乃至整个西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
德黑兰北靠厄尔布鲁士山脉,全城北高南低。北部新城无暇顾及,南部老城毗邻火车站,博物馆、传统巴扎遍布,打算就在老城逛逛。坐几站地铁、去国家博物馆看看、在街上走走,吃点东西,就算到德黑兰一游了。
把包寄存之后,拿着地图走出火车站,一场小雨不期而至。有一个月没看到雨了,雨中的德黑兰倍感亲切。搭乘地铁、公交车,是熟悉一座城市的最好手段。因为不能像搭的士一样懒,要想让地铁、公车带你去想去的地方,你就必须自己动脑筋想路线。而且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近距离观察普通老百姓,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真正使用者。相比公交车来说,地铁一般标识清晰,从进站到出站基本不用担心找不到路。所以,出了德黑兰火车站,小雨中,往地铁站一路找过去。
地图上看到,最近的地铁站Shoush站并非和火车站“零换乘”,但看似不远。谁知越走越没信心,这条路不是商业繁华之地,不像是有地铁站的样子。看到一个机关大院,对着一个穿制服的家伙比划了半天,穿制服的家伙又和另外几个穿制服的家伙说了半天,未果。未能帮到我,他们心有不甘,于是就从路上“抓”来一个女孩做翻译。这女孩的英文也半斤八两,不过她也很热情,她摸出手机,打给她的朋友……OK,我知道了,继续往前,没错。
终于看到地图上的那个路口。可地铁站在哪呢?站在地图上标识的那个方位,再问路。还好,中年男子一听就明白。他指了指身边的铁门,说,往里走。原来,这个距离火车站最近的地铁站,藏在街角的这个铁门里很深的地方。算起来,即使从火车站一路不停走过来,大概也要20分钟。
四站地铁过后,在Imam Khomeini站下车,上到地面,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这个路口的建筑,有西式风格。Imam Khomeini站是德黑兰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相对于Shoush站,Imam Khomeini站的出口布置倒还算方便,走上来没几步就可到路边的人行道和商业设施,位置也很醒目。国内的地铁出口,北京布置得最不方便,北京的地铁出口多是孤零零地站在街角;广州和上海比较照顾行人习惯,地铁出口多设在商业建筑里,这么布置据说同时也能为地铁公司带来地产方面的收入。
地图是最好的向导。Imam Khomeini地铁站出来,按地图指引,向国家博物馆走去。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以波斯波利斯的遗存最为珍贵,已作过实地探访,故已无太大兴趣。国家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倒是很别致。
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初,出自法国建筑师Andre Godard之手。博物馆采用泰西封(Ctesiphon)标志式的拱门作入口,令人印象深刻。泰西封是萨珊王朝(公元3-7世纪,大流士薛西斯们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后波斯帝国的又一次兴起)的都城,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35公里的地方。这个拱门式的入口,经过抽象之后,已被博物馆拿来作为标识。
从博物馆出来,就开始在德黑兰的街上游荡。雨又大了起来,在一条小街上,找了个卖水果蔬菜的小店避雨,向店主买了点水果。天色放晴之后,从小街转了个弯,一条繁华的大街突然出现在面前。街上商店林立,似为老城的一条主要商业街。在一家带花园的茶室比划着邻桌的样子要了些茶点。在伊斯法罕的最后一餐,一不小心把肠胃吃坏,搞得浑身无力。来到德黑兰之后,这茶点稍微让自己恢复了些气力。
夕阳西下,雨后的德黑兰,在一个路口驻足远望,厄尔布鲁士山依稀可见。告别熙熙攘攘的德黑兰街头,去赶下一段路。
2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伊朗气候最为湿润的地方。这里地处高加索山南麓,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阿拉伯、库尔德……民族、宗教、语言,无论哪一方面,都可以在这里扯出一段历史纠葛。
伊斯法罕记录了鼎盛时期的萨菲王朝,大不里士则是萨菲王朝兴起的地方,他们在此建立了第一座都城。大不里士有一点可以和南京比肩。南京号称十朝古都,但几乎每个定都于此的王朝都难逃短命的结局,除了朱明王朝。大不里士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定都于此的朝代数目上不足十个,但周遭各个民族在这个舞台上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以此为都的王朝也同样短命。一千多年来,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人都曾在这里建立过不同的政权,二战后甚至有一年,苏联的阿塞拜疆共和国也曾以此为都。比较一下,这些王朝中,最能给大不里士带来荣耀的,可能就是强大的萨菲王朝了。只可惜,萨菲王朝的辉煌都在迁都伊斯法罕之后。而大明王朝之于南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时至今日,大不里士仍和阿塞拜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不里士是伊朗一个省的省会,这个省名为“东阿塞拜疆”,大不里士城内还有个很有名的阿塞拜疆博物馆。
由于大不里士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条件,近代的大不里士更像是伊朗的门户。第一座市政厅、第一个电话系统……在伊朗创下众多第一的这座城市有个别称——“第一之城”。
可惜此行在大不里士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从德黑兰来大不里士的火车上,差点不省人事,还是因为伊斯法罕的那顿晚餐。幸好,车上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伊朗人,他跑前跑后,帮我找水、找牛奶,甚至还找到一个医生帮我打了一针。他的热情,加上英文很一般,让我一度以为他是火车上的工作人员。早晨,车抵大不里士,这个好人送我出站到酒店,恍惚中,跟他告别,竟未能好好谢谢他。
在酒店修养半天之后,还是决定抓紧时间逛逛这个可能此生都不会有机会再来的城市。
酒店门口的大街就很繁华,地图上显示,旅游咨询机构就在不远的地方。于是,决定步行前往。
大不里士不愧为伊朗门户。这里的旅游咨询机构,是我一路走来所见最为专业的一个,为你答疑解惑的也是英文说得最好的一个。简单问了一下取道马库穿越边境去土耳其的问题,告辞,继续在街上游荡,去阿塞拜疆博物馆。
来到一个叫Khaqani Park的地方,一个街边的小广场,位于阿塞拜疆博物馆和Kabud清真寺之间。诗人Khaqani的塑像后边就是清真寺。这个广场很亲切,大小适中,街上走累了,抬脚就能进来休憩一下。
·苹果 零售界之体验法则 09/02/24
·幸福是可以学会的 09/02/24
·两棵龙眼树,一栋老洋房 09/02/24
·郁亮神秘入渝:万科逐鹿“中国第三区” 09/02/23
·横穿亚欧看古城(四) 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