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绘格陵兰”北极圈的“绿色土地”

  对于格陵兰的想象,总是从它的颜色开始。这片4/5面积都在北极圈之内的土地有着银白色的巨大冰盖、跨越千年的蓝色冰山,甚至五彩斑斓的极光。只有在夏季,这个千年前的命名才能找到些许影踪。为何它会被定名为绿色的土地?或许这只是为了吸引世人的前来。

  公元10世纪末期,挪威人埃里克·瑟瓦尔德森(Erik Thorvaldsson)因卷入几起谋杀事件被逐出所居住的冰岛,于公元982年抵达一片神秘冰原的南沿。或许当时正值夏季,也或许是为了吸引别人,埃里克将其命名为格陵兰岛,并在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欧殖民地。他当时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脚下踩着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面积217.5万平方公里,比排名二、三、四的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的面积总和还要大。岛上81%的面积被巨大的冰层覆盖,如果这片冰盖全部融化,地球海平面将会上升7米,足以把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淹没其下。

  也就是这块3000米厚的冰盖,牵动着全球环保人士的神经。据估算,由于全球气候变暖,1991到2006年间,格陵兰岛冬季的气温上升了6°C,导致这片冰盖以每年80立方千米的速度融化。冰川融化加快也使得流动冰川移动提速,更引发了地质活动加剧,岛上的冰川诱发了多起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

  大部分格陵兰人是因纽特人和欧洲人的混血种,体形修长,长着蓝眼睛和黄头发。土著因纽特人长得很像蒙古人,十分适宜于岛上的生活环境。因纽特人住的房子叫作“冰屋”,他们在冰山合适的部位凿出洞穴,用大块的冰砌成半圆形。居住在冰屋里的因纽特人有一种特制的衣服——“阿奴拉古”,穿着它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睡觉也安然无恙。为了抵御严寒,因纽特人吃生肉,他们将猎取到的羊、鹿、海豹、狐狸、鲸鱼、北极熊等剥皮后生吃,渔获的鳍鱼、虾、比目鱼和鲑鱼等也被活生生地吞进肚子。

  格陵兰岛的无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岸线上,岛上的5万多人口主要聚集在西海岸,这一地区也是游客主要光顾的地区。由于位置偏远、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格陵兰的旅游费用十分高昂。城镇和小村落之间没有道路连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时必须以飞机、直升机、狗拉雪橇或船只代步。一般的旅游者都会选择夏季前往,那时南地区部最高气温升至10°C以上,奇美的寒带植被和生物为这块冷酷的土地带来一丝生机。

  旅行路线的第一站往往从首都努克开始。努克是格陵兰第一大城,旧称戈特霍布(挪威语“美好希望”的意思),城区占地6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公元前2000年就有因纽特人在这里生活。对于一个寻找异域风光的游客来说,努克也许并不算是一个足够刺激的地方。这里的公寓式建筑和齐整的马路让你仿佛置身于北欧任何一个城市,但你可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欣赏那里陈列的各种因纽特人的生活用具和许多黑白照片;甚至,你还会在某家阳台上看到晾衣绳上悬挂着鳕鱼和海豹皮。

  南部的纳萨尔苏瓦克是游客必到的小镇,这里曾是流亡者埃里克居住的地方,现在约有150个居民。这里是格陵兰岛著名的旅游景点,野生动植物、宝石、冰川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这里观光。在七八月份,你可以在周边的乡野间做一天的徒步旅行,黄春菊、蒲公英、蓝铃、北极罂粟、野草莓铺遍原野,麝牛、旅鼠、北极狐出没其间。

  离纳萨尔苏瓦克不远,是格陵兰南部人口最多的小城——卡考图克。从卡考图克行船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格陵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维京时期遗址赫瓦勒塞教堂。教堂始建于14世纪,以石头砌成,附近就是一个同时代的农场遗迹,里面依稀可辨旧日的马厩、谷仓和房屋。

  你更可以乘船到乌纳托克岛上,在冰川和群山环绕的天然泳池里泡会儿温泉。小岛海拔40米,拥有格陵兰岛最著名的温泉,水温恒定在37~38°C,在寒冷的格陵兰绝对是奢华的享受。

  在格陵兰岛,一个外乡人最大的挑战也许还是来自于光,迅速交替的极夜和极昼让人对时间产生错觉。每年极夜到来之时,格陵兰岛的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定期接受紫外线照射,他们在空无一物的封闭房间里光着身体,戴着墨镜,我一直在猜想他们在那个房间里看到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晚餐吃什么? 08/12/22

·雷克雅未克 充满情趣 08/12/21

·“冰”岛揭竿 08/12/17

·诺基亚——“适者生存” 08/12/16

·威尼斯:“成”是水 “败”也是水? 08/12/1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