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股市展望

  2009年中国股市展望

  首先,中国股市的政策环境逐步转暖。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货币政策将由从紧转向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转向积极,2009年可能降息三次或四次,幅度为1%左右,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控制可能进一步放松。财政政策则可能采取减税或增加投资的方式,预计总规模约在4000亿左右。

  宏观调控政策虽然对股市构成长期利好,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累积。能够左右市场短期走势的,还在于资本市场的各项政策。

  预计2009年融资融券业务将继续落实,股指期货有可能出台,发行制度、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但总体感觉没有具备爆发性利好的政策,除非推出股市平准基金,否则市场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

  其次,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可能出现负增长。虽然国内工业面临原料、原材料价格飞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紧缩货币政策造成企业资金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不等同于工业,具体分析如下: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净利润2619.58亿元,占全部A股净利润的比例达到47%,金融、保险业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为08年A股全年业绩增长定下了基调。同时,贡献净利润占比较大的中石化、中石油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业绩总体而言不会出现急剧下滑。

  但是,展望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其预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08年1-9月1624家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约7.11%,其中3季度环比2季度下降21.84%。预计,2008年全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5%;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最後,2009年股市资金面总体偏紧。一方面能够进入股市的资金相对有限。从M1、M2数据来看,11月M1增速为6.8%,较M2增速14.8% 低了8个百分点,M1、M2增速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放大的迹象。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居民资金回流银行。其二,企业存款定期化。

  自08年2月以来,A股及基金新开户数量连续走低,而持股帐户占总账户比例也从5月以来逐步走低,随着财富效应的影响,居民资金入场意愿09年将继续保持低位。

  从热钱角度分析,继6月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出现负值以来,9月第二次出现负值。虽然不能确定这一定是“热钱”回流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随着人民币单方面升值趋势被改变,美国金融危机对资金需求日益增加,“热钱”回流趋势应该能够得以确定。

  另一方面,市场对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一是大小非解禁对市场资金的需求巨大。即使是大非减持的意愿被政策所限制,但是在整体市场不佳的环境下,小非们减持的意愿依然强烈,尤其是缺乏基本面支撑及发展前景欠佳的上市公司的小非们。据统计,08年1-7月大小非减持的比例达到29.78%左右。其中,大非合计减持比例为17.24%,小非合计减持的比例为43.15%。

  二是2009年直接融资对资金的潜在需求较大。2009年直接融资(IPO、增发、配股等)对资金的需求肯定不如2007年及2008年,但是即使是按照上一轮调整市中的资金需求量,考虑到中国网通、农行、中国建筑等“巨无霸”即将上市,新发行股票对资金的需求估计将不会少于1000亿元的水平,这对市场也是一个较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09年A股市场总体将呈现反复震荡筑底格局,运行的方式可能是反复探底中偶尔出现强劲反弹行情,总体来看先抑後扬的可能性比较大。理由如下:

  首先,从政策面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经济增长,2009年可能多次降息并且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管理层稳定股市意图明显,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累积效应最终将发挥作用,最终股市走向将服从于政策导向。

  第二,目前我国股市估值水平趋于合理,但A股与H股的溢价依然较大,短线还有回调的压力,2009年上半年我国股市还可能有一个反复探底的过程。

  第三,一旦股市出现连续暴跌或持续低迷,则刺激股市的政策将出台。如果推出平准基金,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则可能引发一轮报复性的连续飙升行情。

  最後,一般来讲,每年都有一波上涨行情,基金等主力机构的资金不会甘于寂寞,主力机构将轮番集中运作有题材、有潜力的投资品种。因此2009年我国股市可能出现局部牛市,部分防御型行业、政策扶持行业、各类题材股可能比较活跃。

相关文章

·琼民源事件始末 08/12/15

·深圳面临再次转型 08/12/15

·随中日韩首脑峰会走进日本福冈 08/12/15

·储酒之道 为了顶级享有 08/12/15

·沿海家园“A+H”计划受阻 08/12/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