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跌幅接近73%的中国股市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不久可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2008年对中国来说可谓多事之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令世界刮目相看,但是,“5.12”地震也让中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快速下滑、A股市场连续大幅暴跌更让中国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全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令2008年全球股市纷纷暴跌,而中国股市更是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展望2009年,投资者对A股市场充满疑虑、困惑和迷茫。但是,笔者认为,最大跌幅接近73%的中国股市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不久可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2008年A股回顾
2008年的A股市场,内有大小非压力,外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众所周知,大小非对A股市场的冲击,成为市场难以承受之重。虽然从公布的数据看,大非减持金额非常有限,但是无需公告的小非规模不得而知。而大小非对市场估值体系的冲击,更是势如决堤。
据统计,股改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约为6000多亿股,流通股约2000多亿股,大小非约4000多亿股。据中登公司不久前公布的数据,大小非目前已解禁25%,即解禁约1000亿股。这就是说,对那些股改前上市的老公司来说,原来三分之一流通、三分之二不流通的格局,已经变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各占50%。
在次贷风暴席卷全球、欧美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下,我国宏观经济难以独善其身,A股市场牛市根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能力的下滑是导致股指重挫的又一直接因素。
在A股市场节节下挫、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同时,另一个市场却表现得热火朝天,这就是债券市场。特别是在9月以後,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资金无处寻找安全的投资渠道,都涌入了债券市场中,上证国债指数在34个交易日内上涨幅度接近4%。
未来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判断
美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首先,美国次贷潜在风险仍然较大。全球因次贷危机引致的银行坏账损失达5231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已经违约的比重11.9%,而延期贷款的比重则接近20%,说明次贷的潜在危机仍然较大。目前全美CDS市场规模为62万亿美元,随时可能爆发更大的危机。
其次,次贷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滑落,美国的领先指数、制造业指数、工业产值增速都大幅度下挫;美国国产汽车销售总量增长率大幅下降;2008年以来失业率不断攀升,高达6.1%;现房销售总额指数、新建住宅销售额不断下降;美国实体经济坏账率也有加速上行的迹象;2008年9 月美国商品零售额环比下降1.2%,创3年来最大跌幅,美国商品零售额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
美国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衰退。美国GDP增速自2004年创下3.6%的相对高点以来,处于下降周期之中,2009年GDP增速将加速下滑,经济低迷可能持续三年以上。
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的三个经济支柱金融业、房地产、高科技纷纷倒下,高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平淡,美国金融体系已经崩溃了,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失业率高企、房价股价暴跌、信贷紧缩等导致消费信心不足,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比去年同期下降0.3%;此外,对于62万亿美元的CDS产生的金融黑洞,美国的救市政策如杯水车薪。
反观中国,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经形成,同时中国经济调整周期可能持续三年以上。
一方面,偏快的经济增速已经受到了资源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的有效制约;同时高物价使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减少,在消费方面对经济增长形成了有效制约;而全球经济减速对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出口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非金融性公司和财政存款出现同比少增是经济下行的重要标志,即企业利润下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下降所致。
另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周期的波长规律来看,2007年已经达到波峰,2008年中国GDP大幅回落已成定局。从以往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看,1980 年至1981年GDP增速由7.8%回调到5.3%,调整时间是一年;1984年至1986年GDP增速由15.2%回调到8.9%,调整时间是二年;1987年至1990年由11.6%回调到3.8%,调整时间是三年;1992年至1999年由14.2%回调到7.6%,调整时间是七年。1999 年至2007年由7.6%上涨到11.9%,上涨时间是八年。
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出口、投资、消费的现状,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调整周期可能要持续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济的周期性调整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正面效果,不会抵消出口滑坡和楼市低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会改变经济运行的周期。
·琼民源事件始末 08/12/15
·深圳面临再次转型 08/12/15
·随中日韩首脑峰会走进日本福冈 08/12/15
·储酒之道 为了顶级享有 08/12/15
·沿海家园“A+H”计划受阻 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