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

  中国基础设施压力过大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航运在国内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有限。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严重依赖航运,三分之一的货物需要通过沿海航运和三条最大的自西向东的河流及其支流体系进行运输。铁路和公路则承载了馀下的运输任务,货运比例分别占全部的14%和12%。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能源消耗飙升,中国需要大量煤炭、铁矿石、钢材成品、铝制品、水泥等原材料。但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铁路运力有限,无力承载如此大的负荷。

  部分问题是,发电厂所需的煤炭与其他原材料以及旅客争抢本来就很有限的运力。夏天出现能源危机时,为了避免出现断电情况,中央政府曾下令,铁路部门要优先安排煤炭运输。

  在此次经济刺激计划中,铁道部承诺,将今年的3,500亿元投资规模扩大到2009年的6,000亿元,并预计明年的资本项目将消费掉2,000万吨钢材和1.2亿吨水泥。

  中国的高速公路和机场也面临着类似的限制。交通部承诺,将扩大投资,并在2013年之前投资5万亿元,用于建设公路和港口。

  促进可持续增长

  直到如今,基础设施行业一直与制造业和建筑业争夺着稀有原材料,这导致了原料短缺,成本上升,投资预算捉襟见肘,交通运输网络不堪重负。

  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基础设施领域也饱受通胀的恶性循环之苦。但出口、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暂时放缓,将为基础设施建设腾出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使得基础设施得以优先发展,交通网络的运力得以扩大。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钢铁、水泥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能用人民币买到更多的铁路公路运力。

  在其他国家,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是经济衰退形势下刺激政策的产物。如果中国也能借机扩大交通网络和能源系统的容量,那么接下来的2-3年将受惠于此,中国会迎来一个发展更快,通胀增幅更小的时期。

相关文章

·绿城中国10月销售额6.8亿 08/11/18

·香江控股:发债4亿赎回股权 08/11/18

·广宇集团年内第9次贷款2.6亿 08/11/18

·陈之泉简介 08/11/17

·绿城10月销售急剧萎缩 “24条”效应未现 08/11/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