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
1、炫耀财富。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Basilica)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称老圣彼得大教堂,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拱顶高38米,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最高点,登上教堂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整栋建筑平面走势成十字架结构,造型充满神圣的意味。内部装饰极度华丽,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和雕塑艺术。
教堂外的圣彼得广场是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品,完成于17世纪。拥有两个四排共284根德斯金式圆柱和88根方石柱组成的半圆长廊,上有40位圣人雕像,仿佛圣彼得大教堂伸出的两个巨大手臂。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 哥特式建筑 08/11/10
·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新作:泡泡游客中心 08/11/10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 罗马式建筑 08/11/02
·意大利的四大建筑风格之 拜占庭式建筑 08/10/31
·日本关西:泡泡筑透视自然美 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