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西:泡泡筑透视自然美

  近期,由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设计的第二个“泡泡筑(Bubbletecture H)”在位于大阪与广岛之间的一个山间揭开面目,这个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游客中心再次展示他一贯提倡的“非组合建筑”的空间解构美学。

泡泡筑

  远看像几个巨大的泡泡,近看却有着钻石一般的精致切面,这就是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Shuhei Endo)的最新作品:泡泡游客中心(Bubbletecture H)。这个坐落在大阪和广岛之间一个山区里的球体建筑,从远处看恍若飘落在林间的气泡,从近处看则似从红土里伸展出来的岩石,总以一种满是自然气息的情状,吸引过往行人注目。这个形象地表达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的游客中心,旨在让来访者从踏入这个地方时就领悟到环保的重要意义,而这样的设计是出自建筑学或环境科学还是几何学的灵感呢?反正你能想到的都在里面。

  这个面积968平方米的“泡泡房子”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演讲厅(可作剧场),一个会议室,还有一个书店(可作画廊),三个球体之间贯通连接,仿佛即将汇合的水滴。其中两个球体建在较为平坦的山路边,另一个则顺着山坡的走势“悬浮”于地上,所谓“悬浮”是指它并没有直接打地基建在地面,而是靠16根直径1.5米的混凝土柱子支撑起来,与另两个球体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减少对土壤和地貌的破坏。

  任何人都会觉得如果“泡泡”的表面换成闪闪发光的玻璃一定会更惊艳,但设计师却摒弃了这种“山谷珍珠”的效果,用木材和锈钢做材料,让建筑与大自然紧密贴合。木材选用日本当地的雪松原木,原木被捆扎成一块块的三角形再用钢架串联起来,这种材料的应用以及整个建筑的球型结构带来了良好的通风效果,正好弥补了小窗户的不足,充分考虑到透氧性,同时因为没有横梁,令整个空间显得异常开阔,少了压抑感,而屋顶的储水系统可用来收集雨水作灌溉之需,处处皆有环保。建筑外壁选用经过处理的锈钢(rustedsteel),厚度只有1.2毫米,却能抵抗风雨侵蚀。原木墙壁和锈钢外壳都是事先在工厂做好,以避免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锈钢的颜色与大自然相当吻合,不显疏离,在建筑外壁的角角落落都看似不经意地种上了苔藓和草皮,来加强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实Bubbletecture H还有一个兄弟,那就是远藤秀平在六年前建的被命名为“泡泡筑”的Bubbletecture M,是现代建筑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擅长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建筑的远藤秀平提倡“非组合性建筑”,即建筑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应由各种墙体、梁柱等分割成各自独立的功能区,所以远藤秀平的作品总是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融为一体,空间也都没有生硬的分割,各建筑组合构件之间的界限相当模糊,这也是他所定义的“半建筑风格(halftecture)”,他也因此而被称为建筑解构主义者。

相关文章

·静止的震撼力 解构形式主义建筑 08/10/28

·世联地产周报 深圳第43周 08/10/28

·新加坡标志性品牌“来福士”落户京城国门之地 08/10/28

·重庆:预计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量或增长 08/10/28

·罗斯福的套路一试就灵 08/10/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