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商业上令同行重视和尊敬的企业,一个社会争议的焦点,为什么这两种评价会汇聚在一起?为什么是在今天它们会汇聚在一起?答案远非谁对谁错那么简单。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既要还原杨国强其人与碧桂园模式,也要剖析拿地的是与非。
4.杨国强其人
杨国强,广东顺德北滘镇广教村人,1954年10月出生。在改革开放前,他和他的家庭的命运,用贫穷、悲苦、辛酸来描述,都不为过。
他的母亲名叫仲明,不识字,连名字也不会写,在杨国强回忆里是一个“饿而不瘦、晒而不黑的很善良的人”。由于没什么人知道她,1997年杨国强建立第一个慈善基金时,就用了“仲明”二字。
杨家赤贫,但杨国强的父亲很有自尊,曾对他说:“将来你到社会上,跟朋友吃饭,家里如果只有2块钱也要带上,不要让朋友付账,你付钱。”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农村,偷点吃的什么的不算偷。在鱼塘边,鱼跳上岸,你捡回家不算什么,但我们家不许,很有骨气。”
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念书后,为省7分钱饭钱,中午放学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尽管这样,到高中时,由于交不起7块钱学费,杨国强还是退学一年,回家放牛。后来学校免了他学费,还给了他2块钱助学金,才又复学。杨国强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块钱”。
杨国强酷爱读书和思考。18岁中学毕业在家种田,但还是到处找书看,到废品收购站买旧书看。他曾回忆:“中学毕业,走上社会后种田,苦倒无所谓,问题是我喜欢思考,喜欢读书,结果呢,20多岁了都很难,你看不到未来,觉得以后都是这样,很痛苦。那时一天挣5毛钱,到春节才有两三天休息,辛辛苦苦一年才挣180块左右,扣掉粮食就没什么了。我跟我哥说,就算我做50年,到70岁,一年挣200块,不吃不喝也就1万块,这样下去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说这话的时候我哭了,对生活感到很绝望。哥哥说,社会会变的,会变好的。果然变了。我哥对我的要求很严,当时冬天很冷,我们都把手放在口袋里,回家很多人是用脚把门蹬开,但他看到后就不允许,说这样的行为不是我们有教养的人做的,应该用手开门。”
杨国强这里所说的哥哥叫杨国华,1978年时在顺德县第二建筑公司当负责人。在他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当施工员,干泥瓦匠,后来又到二建公司,1984年升为建筑队队长。杨国华是因肝硬化去世的。对这个既教他建筑与核算,又教他做人的兄长的离去,杨国强至为悲伤。2002年,他创办了第一所全免费慈善学校“国华高级中学”,迄今已经投入近3亿元。
1986年,杨国强担任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当包工头的日子里,倍受艰辛。他曾说:“你们不知道做建筑多难,到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问,是不是可以给个工程做?我在建筑公司当了十年经理,画图、预算、买材料,什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没放过,最后终于打败了镇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他们说我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
杨国强还有一个兄长杨国良也已过世。2007年12月,杨国强捐建的又一所全免费慈善学校,命名为“国良技术培训学校”。该校针对退伍军人,除建校费外,“十一五”期间杨国强每年要捐资2500万元,每年免费培训1万名中西部贫困地区退役士兵,每批培训两个月,来校路费、在校期间学费、书费、食宿费全免,在实践操作培训期间每人还将获得300元补贴。
家庭的遭际,既造就了杨国强的坚强忍耐的性格与自立刻苦的精神,也令他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
杨国强几乎不参加公开活动,偶尔出现也沉默寡言。有媒体说他穿的西装永远大一个码,其实他穿皮鞋也是这样,鞋子大一些,有点像穿拖鞋。他开会,与人交谈,往往会脱掉鞋子盘腿而坐。喜欢吃几块钱一斤的淡水鱼,戴300块钱的西铁城手表,晚上很少应酬,从无娱乐活动。除了工作,就是读书,从松下幸之助全集到卢梭的《忏悔录》,从《湖南农民运动报告》到德兰修女的传记,以及天文、地理、历史、管理,十分驳杂。
·杨国强答问录 08/01/11
·楼市“拐点”分歧始末 08/01/11
·杭[2007]75号地挂牌 港资角力 08/01/11
·深圳闲置地逾20平方公里 08/01/11
·双城记:彻夜笙歌 08/01/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