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质疑的焦点是:庞大而低廉的土地储备是否合法获得?有无和地方政府间的“猫腻”,如“零地价拿地”?此外的质疑还有,国家税务总局从2007年2月1日起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开始实行全面清算,国务院2008年《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的要求,碧桂园如何应对?全国性扩张条件下,碧桂园很少对外分包,从原材料(如水泥、钢具)、采购、规划、设计、施工到装修和物业,都由自己供给的开发模式是否还适用?从广东“地头蛇”到外地“过江龙”的拓展过程中,以往基于广东地情人情的资源优势能否延伸?公司治理的家族化、乡族化(碧桂园绝大多数董事、高管、关联企业的所有者,均为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人,且之间多有血缘关系)能否支持一个基业长青的现代公司?杨国强本人事无巨细的高效管理风格,对公司长远发展是利是弊?
对上述问题,有些在招股书中已有所回答,对土地增值税,碧桂园2004到2006年分别拨备人民币9050万元、3.293亿元、3.739亿元,高于地方税务部门目前要求公司缴付的额度,因此相信拨备是充足的。
但是,在拿地问题上,争议并未平息。
碧桂园招股书中称,“我们是中国拥有最庞大和低成本土地储备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此等储备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瑞银报告称,碧桂园所得土地之最低成本,每平方米只有25元,照此计算这类土地每亩不到2万元。碧桂园总裁崔健波2007年4月3日在香港举行的上市记者会上表示,2004到2006年,集团开发楼盘土地成本在平均售价中的比例分别为9.2%、7%及7.5%。2007年上半年碧桂园年报显示,土地成本占平均销售价格大约7.4%。
地又多,价又低,令人直接联想到的就是拿地中存在“猫腻”。在房价猛涨,开发商利润剧增,富豪榜名列前茅,而其社会形象却屡创新低的背景下,碧桂园拿地风波终于曝光,最触目的便是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张家界凤凰酒店”(位于沙堤乡板坪村、新桥镇老木峪村)项目招标中,碧桂园涉嫌存在“零地价”拿地和事先与地方“合谋”交易。
2007年10月到11月,媒体比较集中地报道了碧桂园“囤地”等问题后,碧桂园的形象大打折扣。记者在广东向多位业内人士询问,听到的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高层领导有批示要调查,国土资源部已将其作为从2007年9月25日开始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调查重点,各调查组每到一地,让下面报材料,首先就问:“这里有没有碧桂园?”二是广东省主要领导对碧桂园有一定了解,银行也认为碧桂园没有信用问题(中国银行广东分行一位副行长向记者证实了这一银行方面的看法),于是省里的领导指示杨国强多做慈善事业,争取社会理解,碧桂园不是为富不仁而是对社会负责和有贡献的企业。三是查了一段时间,发现碧桂园拿地过程中没有商业贿赂,广东处理的5件土地案件和碧桂园没有关系,地方政府对其也没有不满,但舆论如此强烈,估计会找一两个项目做些处理,补些款。还有消息说,杨国强经此风波,减缓了发展速度,“最近已经不让下面动了”。
上述说法均难完全确证,但在广东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本地主要媒体关于碧桂园慈善事迹的报道和广告,确实可以说是连篇累牍。杨国强近期的捐款金额,仅北大、清华、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家,就有1.15亿元之多。他从1997年开始的悄无声息的慈善行为,坊间似已无人不晓。2007年在12月中旬杨国强捐建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开学典礼上,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的校长均亲自出席。2007年在港上市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董事会主席对本报记者说:“老杨做慈善10年没人知道,这是真慈善,善不留名嘛,碧桂园广告只是卖楼。现在好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到了另一个极端。要么是老杨变了,要扬名,要么就是碧桂园真遇上了麻烦,想破财消灾。”
杨国强的变化,当然和碧桂园遭遇的风波有关。一位碧桂园管理层成员告诉记者:“老板现在有时会发懵,有一次甚至说不做算了,要是谁可以把碧桂园做好,交出去算了,反正吃喝也够了。他觉得跟他有关系的人,从买房的、建房的到政府、银行,连保安他都没有对不起过,过去没有谁说他(品德)不好,可现在的形象却成了这样,连二小姐(指杨惠妍)也被说成‘中国最大的地主婆’。而要他跟别人解释说他签的合同都是跟政府签的,都是政府欢迎他做的,他又说不出口。像这样的心灰,我们从来没见过。”
·杨国强答问录 08/01/11
·楼市“拐点”分歧始末 08/01/11
·杭[2007]75号地挂牌 港资角力 08/01/11
·深圳闲置地逾20平方公里 08/01/11
·双城记:彻夜笙歌 08/01/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