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上市公司 >
沪市 >
财报 >
正文
保利地产: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作者: 保利地产     时间: 2014-04-01 13:28:30    来源: [ 观点网 ]

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成交套数占比为92.9%,刚需产品为主的供货结构决定了成交以首次购房客户为主流,全年公司成交客户中首次置业者占比达到85.9%。

  市场回顾及展望

  201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调控政策稳定,刚性购房需求仍为市场主流,并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1、刚需释放推动市场成交活跃,量价平稳增长。2013年全国商品房实现销售面积13.0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8.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6.3%,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至6237元/平方米,而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则自2012年6月开始实现了连续19个月的环比上涨,累计增长13.8%至10833元/平方米。

  2、投资增速有所恢复,但仍维持在低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报告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8.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2012年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具体到新开工面积,报告期内累计实现20.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相比2011年19.12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仅增长5.2%;土地购置面积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21个月的同比下降,全年成交同比增长8.8%至3.88亿平方米,但仍低于2011年的4.43亿平方米,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土地购置费用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3、房地产市场在区域供求关系不平衡状态下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具有经济资源禀赋和强大人口吸聚能力、土地稀缺的一二线城市成为商品房成交的主流市场,三四线城市则视其供求关系的不同出现了或面临着较大的分化风险。

  报告期内,全国40大中城市中的一二线城市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89万亿元,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47.8%;一二线城市总体供不应求,其商品房销售价格也呈现了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的上涨,报告期内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样本中的一二线城市住宅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7903元/平方米、10365元/平方米,同比增速分别为23.4%、10.2%,而三线城市住宅的平均价格为7243元/平方米,同比仅增长5.1%,不及7.7%的全国商品房均价涨幅。

  从土地市场来看,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持续涌入和未来城市边界的逐步划定而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决定了成交价格的上涨。2013年,全国40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土地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9.5%,成交总价则同比增长了158.2%,二三城市土地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1.3%和增长9.6%,成交总价则同比分别增长了24.7%和25.6%,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均价的涨幅显著高于三线城市。

  展望未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我们依然坚定看好行业中长期发展;短期内,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和政策面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14年房地产市场预期仍将实现平稳发展。同时,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城市功能定位和竞争力的变化,房地产市场城市分化的特征将持续深化;而市场流动性在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下的阶段性松紧变化也将对商品房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房地产市场在整体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局部、阶段性波动的可能性或不可避免。

  2013年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1、销售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普通住宅产品定位和快速周转开发策略,并抓住上半年供应偏紧而销售形势良好的窗口期,加大产品推售力度,全年累计实现销售签约面积106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1%;实现签约金额1252.89亿元,同比增长23.15%,市场占有率为1.54%。

  从区域表现来看,广东区域实现销售签约215亿元,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华南、成都、北京三个区域实现销售签约超过100亿元,上海、武汉两个区域销售签约超过90亿元,天津、江苏、重庆三个区域实现销售签约超过5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3+2+X”的城市群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区域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珠三角地区成为公司首个销售超300亿元的区域。

  从产品结构来看,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成交套数占比为92.9%,刚需产品为主的供货结构决定了成交以首次购房客户为主流,全年公司成交客户中首次置业者占比达到85.9%。

  2、开发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开工面积16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94%;竣工面积1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98%;在建面积44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93%。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一二线中心城市为主的“3+2+X”区域布局战略,实施等量拓展,新进入太原、遂宁、清远、湛江、韶关、肇庆等城市,已进入城市达49个,区域布局更加完善,城市群深耕得以不断推进。全年公司共新增54个房地产项目,新增容积率面积1827万平方米,总地价568亿元,平均楼面地价3111元/平方米,较2012年的3386元/平方米降低了8.1%;新增权益容积率面积1321万平方米,权益比例72.3%,较2012年提升7个百分点,权益地价408.1亿元。

  从新增项目区域分布来看,公司仍以一二线城市布局为主,新增容积率面积1338万平方米,总地价527亿元,拓展面积和金额分别占到73.2%和92.8%,按面积计的权益比例为75.6%;同时适度布局发展潜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并通过加大合作比例分散经营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建拟建项目228个,规划总建筑面积11217万平方米,其中待开发面积4925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为78.7%;在建拟建项目可售容积率面积约8330万平方米,累计已签约面积约为3333万平方米,待售面积约为4997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为83%。

  3、财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3.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3%和27.36%;其中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892.90亿元,同比增长34.65%;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31.25%,同比下降3.9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部分在2011年市场严厉调控时期销售的高地价项目进入结算,以及部分项目首期销售结算价格较低所致,后续随着这些因素的消除,预计毛利率将回升至合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销售回笼1112亿元,新增银行借款625亿元,净增银行借款191亿元,完成房地产项目直接投资998亿元,期末资金余额338亿元,资金平衡情况良好。同时,公司获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给予的行业最高主体信用等级,并于8月份成功发行5亿美元高级债券,票面成本4.5%,有效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139亿元,净资产69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资产518亿元,负债总额24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7.97%,较2012年下降0.22个百分点;期末预收账款1072亿元,扣除预收账款后的其他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3.84%,负债水平较为合理;期末有息负债总额991亿元,有息负债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03%。

  4、管理及其他业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大力推动商业地产、房地产基金和养老地产等业务发展。报告期末,公司持有集中商业物业约84万平方米,包括2个写字楼、4家酒店、2个购物中心、1个展馆。报告期内公司商业租赁及经营收入约11亿元,同时,商业公司完成了自营商业零售业态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品牌战略联盟,为商业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公司房地产基金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资金管理规模突破200亿元,连续两年被基金排名权威机构清科集团评为“中国房地产基金十强”第一名。

  报告期内,公司借助老博会平台,正式发布了“以全产业链方式进军养老产业,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体系”的养老产业战略。公司养老品牌“和熹会”经营情况良好,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北京西山林语乐龄中心入住率已接近60%,上海西塘越积极筹备“一地入会多地养老”平台的建立,成都两河颐养生态休闲示范基地已完成方案规划。

  5、企业形象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品牌建设,获得了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认可,期末品牌价值达到260.92亿元,同比增长23.4%,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连续四年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评选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二名,并连续多年获评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财务稳健性、财富创造能力TOP10第二名。

  报告期内,公司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社会责任、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颁布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中,保利地产位列榜单第二位,并在风险控制五强榜单中位居榜首;社会责任方面则荣获“2013中国房地产年度社会责任感企业”、“2013中国社会责任特别大奖”,公司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获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充分肯定了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绩;公司在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应用方面的努力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荣获“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力-年度最佳绿色地产商”;保利物业则获评“2013中国物业服务领先品牌企业”,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综合实力第二名。

  保利地产: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审校:武瑾莹)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