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及城镇住房保障相关细则的推出,新型城镇化进程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认为,未来二、三十年内,房地产业仍将可能是支柱产业。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12日的2014观点年度论坛上,陈淮便提出:“未来1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房地产市场。”
在他看来,城镇化带来的亿万人向城市的集中、集聚,正是未来10年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对于大多数房地产业来说,城镇化是个很好的机遇;加速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政府对商品房市场的干预减少等,都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开展,带给房地产业的利好因素。”
尽管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但是不可否认,房地产在城镇化过程中仍然会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尤其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公布,更显示了房地产业还将继续扮演拉动宏观经济稳中有升的重要角色。
据研究机构测算,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6亿人,占总人口的49.68%,而假设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那么2亿人口的住房需求量将达到60亿平方米。若按照此次规划,2020年进城落户农民将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那么,1亿落户人群,住房需求将达30亿平方米。
不过,陈淮同时还指出,城镇化过程中一定是伴随着风险而推进的;“面对”回归自由“的市场,选对了,是个机遇,选错了,将面临淘汰;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有三分之一,可以抓住城镇化的机会,有三分之一需要等待下一个十年,还有三分之一,永远长不大!”
日前,中国发展基金研究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机遇之城”研究报告显示,沈阳等城市位列第二梯队。而沈阳将属于陈淮所言的那个“三分之一”?
在此次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冲击波中,加上分类调控等机制的提出,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房地产市场,或全国二三线城市将呈现哪些新变化?而在这股城镇化潮流中,房企又将如何脱颖而出,夺得竞争要地?
4月16日,沈阳城市观点论坛,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将携业内专家、房企高管等行业精英,共议新型城镇化中的沈阳房地产新走向,探寻房企如何抓住此间机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