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与上海青浦区签署15亿元具身智能技术平台项目合作协议,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推动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
双方将聚焦前沿技术突破、创新生态孵化与科技策源影响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与Web3技术的融合发展,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影石Insta360与第三方孵化的影翎Antigravity无人机品牌7月28日亮相,计划8月推出首款无需外接全景相机即可拍摄高质量画面的消费级无人机,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参数调整,并开放公测招募。
上海市出台人工智能新政,最高提供5000万元资助,重点支持通用AI、智能芯片、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政策涵盖基础理论、智能软件、脑机接口等领域,按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支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创新主体可获最高5000万元配套资金,战略性项目经批准可获50%支持。
上海电气集团与德昌电机合资成立动界智控科技,专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研发。合资公司由上海机电与德昌汽车电气组建,落户长宁区上海硅巷。
张玉卓来到招商局集团战略投资的凯赛生物、国药集团控股的益诺思等企业,深入研发实验室与科研骨干交流,详细了解合成生物技术、“AI+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发展成效。
该《指引》为科研人员划定了清晰的“容错”边界,明确了3项基本原则、5项勤勉尽责条件、9种免责情形及调查认定程序,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此次签约的侨银智能服务机器人超级工厂项目位于无锡(国家)软件园,整体建设按“一总部二中心二基地”进行规划。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7月17日发布国内首个一站式具身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研发、训练、验证等全链条服务。该平台将建设年产5000台套的中试验证基地。
截至2025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披露,“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地区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68.5万件,占全国31.8%,居三大区域首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截至2025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升至15.3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由2020年44.9%升至2024年53.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同期从3194.4亿元增至3987.1亿元,年均增长5.7%。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求是》撰文称,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灯塔工厂”,占比超40%;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71家,占全球近1/3,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首位。
7月14日上海舜宇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AR眼镜微纳光学产品生产线项目启动,并与上海国投、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提出四项支持举措。
该机器人由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3月推出,为172厘米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