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决定中国楼市走向

观点网

2021-08-31 20:28

  • “用三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好转”,所以留给市场的时间,大约是三年。

    杨光华 一个城市,青年有希望,这座城市就有希望。

    一个国家,青年有希望,这个国家就有希望。

    这是8月31日的“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观点。

    在大城市,以青年人为核心的新市民,70%以上靠租房。

    他们买不起房,租不好房。

    为他们提供的保障房,是70平米以内的小户型、低租金,并确保城市租房租金,每年涨幅不超过5%。

    这些的推进,靠的是,6月24日,出台六项政策,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租房问题。

    发布会上,没有业界猜测的“二次房改”等,会上提到几个关键数据:

    一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8平方米。

    二是,各类保障房安置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三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9%,处于城镇化的中后期。

    四是,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2%,提供5000万个就业岗位。

    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城市更新时,不大拆大建,保留城市记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增加养老、托育,加装电梯,配备物业管理等配套。

    发布会的前一天,8月30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发现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变形走样等问题,提出相关要求。

    对于这场发布会,我的理解是,

    一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拆迁越来越难,新房供应将越来越少。

    支持就地就近安置。未来,大城市的新城、新区,将成为买房的热点板块。

    二是,政府在补齐保障性住房的短板,让新市民未来有房住。

    商品房未来还是交给市场。一部分年轻人的需求,用租购并举的保障房解决。

    三是,房住不炒,指的是商品房市场;住有所居,谈的是保障性住房。

    这八个字,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定海神针。

    “用三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好转”,所以留给市场的时间,大约是三年。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观点地产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杨光华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