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仓吴天海认为,目前投资市场有回报能力,但亦有风险,集团不太积极去增加投资。
观点网 香港报道 8月12日,九龙仓集团公布6月底止中期业绩。九龙仓集团主席及常务董事吴天海表示,面对不断演变的经济形势,集团会对市场发展保持警觉性,并继续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九龙仓截至6月底止中期业绩转亏为盈,录得股东应占盈利5.35亿港元,每股盈利0.18港元,维持派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0.2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6.37亿港元。
期内,基础净盈利20.35亿港元,同比升2.83%,主要因为利息支出和税项减少。收入56.69亿港元,同比跌19.38%。营业盈利26.57亿港元,同比下跌13.87%。
集团指,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困难重重,美国提高关税扰乱了市场需求及供应链,同时持续增长的政策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动荡亦进一步令市场受压。这些不利因素对集团各业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香港,集团称,住宅市场在较有利的利率环境和交易限制放宽下展现出相对韧性。"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获优化,再加上近期港股回暖,令豪宅需求进一步增加。
按应占份额计算,期内香港发展物业确认入账收入上升56%至4.75亿港元,营业盈利下跌至3100万港元,跌近82%。尚未确认入账销售额为3.05亿港元。
吴天海就表示,香港楼市需求受多项因素影响,如果利率下调、市民收入增加,以及来自新移民等的需求上升等,相信都有利楼价趋稳,随着需求逐步增长,期望未来一至两年内可消化大部分住宅存货。
内地房地产市场方面,他就指仍处观望态度。其称,虽然政府出台的措施成功刺激部分首次购房者入场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但房价持续下跌。期内,该方面分部整体收入下跌4%至22.44亿港元,营业盈利下跌5%至14.7亿港元。
至于内地投资物业,写字楼亦面对企业规模缩减和空间整合,租赁市场难以复苏。供应过剩令租金水平和出租率进一步受压。分部整体收入下跌 4% 至22.44亿港元,营业盈利下跌 5% 至14.7亿港万元。
吴天海称,内地写字楼包括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都出现供应过剩,集团写字楼出租率低于集团期望,但仍维持正现金流,未有财务压力,不急于出售。
他又认为,目前投资市场有回报能力,但亦有风险,集团不太积极去增加投资,地产项目如有合适亦会考虑投资,但手上仍有项目发展中,期望获得理想成绩后再作投资。
另外,集团物流基建分部收入微升至10.76亿港元,营业盈利上升11%至1.37亿港元。
但吴天海指,上半年大湾区及全球货运情形属非一般、有特殊因素影响,最大因素是关税,业界之前提早避关税,令货运情况与正常时期不同,故上半年的情形不能作准。
同时,大型船公司联盟在上半年重组航线,在此过渡期间,香港有小许得益 ,但6月开始稳定,信结果对香港更加不利。
他又指出,在香港的码头港口业务,过去几年陆续被邻近华南地区港口超前,继深圳外,广州及南沙亦已领先香港,而这是自然趋势,因货源目的地在大湾区,深圳及南沙都比香港近,时间、成本较香港有优势。
以往香港优势在于硬件较华南地区好,但他们的硬件完善后,香港的独特优势剩余自由港、一国两制及普通法等,以往的优势已经消失,相信这十几年来的大趋势难以逆转。
吴天海形容,上半年相信只是黑暗前的黎明,料下半年香港形势会比上半年差;在关税战影响下,前景难以预料。
今年上半年在内地出口商赶在美国加关税前"抢出口"带动下,香港出口货值同比升12.5%。
展望未来,九龙仓集团表示,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问题、贸易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供应链转移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能会持续加剧市场波动,限制全球经济增长。在中国内地,潜在的政策转变或会重塑房地产市场,但包括持续供应过剩、信心薄弱和就业市场疲软的根本性问题,继续阻碍复苏。
与此同时,息口走向和整体经济复苏步伐,将会是决定香港楼市走势的关键因素。面对不断演变的经济形势,集团会对市场发展保持警觉性,并继续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黄子慢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