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李绍强面对面:探索未来开发商的一种可能 | 博鳌·融合的力量

观点网

2025-08-04 15:25

  • 当规则被打破,市场被颠覆,客户发生了重要转变,房企要做的是改变思路,“凯德发展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探索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编者按:2025年,面对新的环境,企业与个体正在加速打破边界,不断向外学习与交流,寻找互融互通的合作机会。

    因应时代演变,博鳌房地产论坛升级为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活动,继续推出“2025博鳌观点访谈”系列报道——“博鳌·融合的力量”。

    通过对全产业链代表性企业的调研与交流、深度采访与对话,探寻融合的商业新力量。期待这股力量能穿透产业壁垒,带动产业链及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观点网 博鳌房地产论坛举办将近25年,在论坛前夕,我们来到上海来福士广场——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与商业辉煌的老牌综合体,再次拜访了老朋友。

    这是凯德落子中国的第一座来福士综合体,也是凯德在中国的总部所在地。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凯德发展(中国)首席执行官李绍强。

    这位在中国生活近20年的新加坡人,谈话间亲切、风趣,洞悉本地市场,经常让人忘了他是一个“外国人”。

    2006年,李绍强毅然选择来到中国,这既是他个人洞察行业机遇的抉择,亦深度契合了中国房地产繁荣发展的时代浪潮。随后他加入了吉宝置业,担任过业务开发及运营方面多个高级管理职务,并于2016年被任命为吉宝置业中国区总裁。

    2022年,在凯德集团完成业务重组后不久,李绍强加入凯德发展(中国),接棒重组后的地产开发平台,肩负起推动凯德发展穿越中国房地产跌宕周期的重任。

    此时中国房地产已进入深度调整期,过去抢资源、拼速度、高周转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何从传统房地产开发全链条模式中转变,将每一环打碎后再重塑,李绍强思考的是,凯德发展(中国)要做“未来开发商”的战略探索。

    顺应资本与市场

    从历史上看,凯德每一步转变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力量。

    这家新加坡企业早在1994年就已进入中国,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资产调整、重组,至2021年形成上市的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凯德投资(CapitaLand Investment-CLl)、拥有广泛的房地产开发能力的私有化公司凯德发展(CapitaLand Development-CLD)两个实体。

    在李绍强看来,对于凯德投资和凯德发展两个平台,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左右手”的配合,左手地产开发,右手资产管理。

    在此过程中,凯德发展像是一个孵化器,通过投资、培育资产标的,再由凯德投资进行资本化和管理。

    “甚至是培育新的想法和能力,在私有化的企业里,才有更大的空间去培育和尝试。”

    他认为,两个平台配合才是最好的配置,“轻重结合”,找到一个平衡。“一个凯德”的生态系统,为凯德发展和凯德投资创造了互惠互利的发展环境。

    “整个生态链要在一起。”交流中,李绍强并不回避谈凯德发展的私有化:“这是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也是凯德本身的商业逻辑。”

    他坦言,无论如何转变,最终不变的是追求高回报率。

    过去发展商往往会大量持有重资产,享受资产增值的红利,如今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开始转变了,也有越来越多房企学习凯德的先进模式。

    显然,顺应资本市场才是最好走的一条路。

    关于房地产行业调整的话题,李绍强对此显然是信心大于担忧:“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对未来也是有信心的。中国市场够大,找到自己的模式,还是有得做的。”

    在这样的结构周期中,凯德发展一样有很大的机会,因为“人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提升还是存在的,对于'好房子'的要求也更高了”。

    “市场环境倒逼房地产企业从单一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品质、功能和服务。”李绍强进一步强调。

    被颠覆的房地产 谁在吃谁的午餐

    在两个小时交流中,李绍强多次提到的词语是“颠覆”(disruption)。

    “颠覆”,指对现有体系、观念或技术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完全推翻原有模式。

    过去,房地产企业基于城镇住房短缺的实际,形成“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现阶段,住房发展主要矛盾已从总量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

    “现在需求转变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要重新再想怎么玩这个游戏。”据李绍强判断:“我们要看清楚,谁吃了谁的午餐。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被颠覆,需要重新洗牌,那么,在这个生态链里哪一个部分是我们企业要去做的,才是关键。”

    而李绍强思考的是,在市场体量下降的红海竞争中,凯德发展在房地产开发全链条中的哪个环节可以做到最强。

    “通过AI数据分析,可以研究人对产品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一套方式。”借助科技的力量,是目前凯德发展在做的事之一。

    在李绍强看来,目前房企最有价值的部分被“抢走了”,这一块蛋糕被别人切了,开发商还能做什么?

    比如房产中介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AI算法洞察和挖掘出客户需求,提前预测目标客户意向的产品类型和价格预期。通过庞大的二手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更精准地理解客户需求。

    而凯德发展当前在全国项目内展开的,以访谈的形式深入客户所处的真实生活环境,洞察客户深层次的需求,再借助AI工具辅助快速处理数据,得出参考性结论,从而在全链路上指导工作的开展。

    “就像滴滴和传统出租车公司,虽然对于用户来说都是打车,但他们的运营模式完全不一样。各家开发商现在也都在摸索着不同的未来之路。”

    当规则被打破,市场被颠覆,客户发生了重要转变,房企要做的是改变思路,“凯德发展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李绍强认为,从长期来看,经过行业模式重塑和市场供需重新平衡,房地产会回归到一个合理、健康的发展轨道。

    战略:“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计划

    住宅开发业务,占到凯德发展一半的体量。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客户也越来越“挑剔”。

    “因此,未来只有抓住客户才能抓住市场。”李绍强如是表示。

    凯德发展在中国市场目前的战略是回归客户,“在过去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开发商把获客能力交给了渠道。但这种模式下,很难跟客户有直接的沟通和了解。所以我们现在也在重新考虑如何去做。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很多工具可以直接跟客户接触和交流。”

    再通过AI对客户洞察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差异化。

    “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洞察和理解?因为要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最好可以定制客户想要的东西,整个流程从始到终都要实现。”这便是凯德发展摸索出来的新经验。

    现在客群变了,买房的思路变了,与客户互动的形式变了。李绍强进一步解释:“95后是购房主力,他们的思路、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出生就在'线上'的一代。谁能满足,就会买单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的客户看房、找房的环节基本都在线上完成了,到售楼处是最后一步,也是验证线上、线下是否一致,最终,线下完成交易。”

    李绍强总结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设计团队前置到客户洞察阶段,再用科技、设计、理解满足客户需求,将营销、物业等团队放到一起,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经验。”

    事实上,这也是一场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

    李绍强进一步分析指:“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来适应中国动态变化的房地产市场,要求团队能够快速捕捉到变化和机会,快速响应。”

    据了解,凯德发展从2023年就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计划”,现在通过CCTP(Customer-Centr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这个项目,将客户体验的全链路进行了重构,追溯到前端的新房需求预测、到产品研发、营销、交付,乃至运营,实现从“造房子”到“造生活”的质变。

    从客户端口,以客户“Jobs”为原点,驱动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和运营升级。在客户体验的触点上进行创新升级,延伸服务至交付后的生活场景。除看房、买房、交付环节,也强化社群运营。

    他举例称,“比如我们在重庆来福士的住宅里,因为它是一个国际化的社区,我们打造了主题为'一百种来福士生活方式'的社群活动,吸引志同道合的业主。”

    从技术侧,凯德发展充分引入技术赋能效率革命,打造新质生产力引擎。据介绍,凯德发展研发的AI新房需求预测模型历经半年多轮算法训练与优化迭代,已实现对未来1至12个月城市各核心板块的新房需求走势进行动态预测,准确率高达80%以上。

    比如凯德在广州的山海连城项目,就是通过AI强化精准营销的经典案例。通过大数据定位并结合Jobs To Be Done洞察锁定老旧社区业主,实现精准运营和输出,潜在客户转化率从4.6%跃升至11.32%,这就是技术对资源错配的纠偏能力。

    显然,在凯德体系里,如何打造“好房子”已经有了一条完整的全链条,而“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也早就是非常成熟的“标配”。

    相信未来,凯德发展(中国)通过变革将会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凯德发展(中国)首席执行官李绍强先生的采访实录(节选):

    观点新媒体:您如何看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李绍强:目前来看,一些城市价格已经不再跌了。

    但“一个春天不只是看一只燕子”。从整个房地产角度,我认为房地产靠的是经济,要靠的是信心。

    企业投不投,做不做生意,办公楼有没有人租?园区有没有人租赁?不是说房子建好了就有人买,园区建好就有人来。

    第二维度来看,现在讲的是靠消费,消费者到底觉得可不可以消费,我是觉得现在政府在支撑消费这一块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到一个完全稳定的阶段。

    观点新媒体:凯德之前进行一系列重组的原因是什么?

    李绍强:现在看,上市开发商的估值跟资产价格比有很大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做出转变。

    把轻资产管理部分上市,把重资产部分私有化,通过转变,把该释放的价值释放出来。不然,对一个企业的估值是不公平的。

    不管如何转变,最终不变的是追求高回报率。

    我觉得,凯德的商业逻辑就是要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

    市场决定了一些东西,企业要顺应市场、顺应时代的转变,不同的资产要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整合在一起,更好地管理一个品牌。

    观点新媒体:凯德投资和凯德发展两个平台是如何协作?

    李绍强:首先,凯德发展投资的项目,凯德投资可以运营,在我们的生态链里,凯德投资会有优先权。但是如果凯德发展选择不投的项目,凯德投资也可以找别的投资者一起合作。

    就是说,重组之后我们能做的空间更大。如果是以前作为一家公司,投资团队不想做就没得做了,现在就可以找别的投资者合作。

    观点新媒体:凯德发展的主力还是做住宅?

    李绍强:住宅占凯德发展的比例是50%。我们也有商场、办公楼、产业园,乃至城市更新项目。

    对比起来,目前市场环境下,还是住宅收益相对比较好。现在住宅的需求还是在的,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还是在提升的。

    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以前基本上是抢资源、拼速度、做规模、快周转这几种模式。现在需求变化了之后,就要重新思考怎么继续进行这个游戏。

    我个人判断,行业可以说是进入一个新的可能被颠覆的时代。当行业被颠覆的时候,我们就要重新洗牌,思考企业在新的生态链里面要做哪一块。

    以前房地产什么都做,从住宅定位、设计、建设、供应链管理,还有后期的物业。现在还是这样吗?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每个企业都要想,必须做完全部,还是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开发商最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如何去发挥它的价值。

    观点新媒体:住宅地产重点会布局哪些区域?

    李绍强:我们当前主要布局的区域是东、南、西南。东是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南是大湾区,西南是成都、重庆,武汉也还会继续做。未来是在这些城市“往深了走”。

    观点新媒体:凯德发展目前的战略是什么?

    李绍强:回归客户,就是我们的战略。

    现在是买方市场,客户在想的是,你做的产品是我想要的吗?你认识不认识我,你懂不懂得我?新的产品越做越炫,是我要的吗?因为这些都是成本。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洞察、理解客户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最好是可以定制客户想要的产品,整个流程从始到终都要实现。

    我们对产品定位、对客户更加理解的话,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现在做的是把设计团队前置到客户洞察、研究阶段。日后和客户谈话,第一个是销售人员,第二个是设计人员,第三个是专门负责客户洞察的团队。

    要洞察客户到底要什么,要理解客户。理解了之后,才能帮客户设计出满足他的产品。

    就像新能源车的销售逻辑,新能源车设立的4S店跟以前油车销售思路完全不一样,而且电车大量体验都在线上。回看房地产,现在哪个开发商大量的客户来源靠的是现场?

    现在买房子的人大多是95后,95后生下来就是线上,交易全部是线上,所以逻辑都是线上。他们的思路、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谁能满足他,就会到哪里去买。

    目标客群换了,交易思路也换了。他们买房的时候可能已经在网上做了大量的功课,企业要做的是在线上跟客户互动,在搜索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创造价值。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到售楼处验证,所有线上创造的价值是否是真的。

    观点新媒体:现阶段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如何做?

    李绍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被颠覆了,被科技、大数据颠覆了。

    作为开发商,买地、定位、设计是曾经房地产链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如今这块蛋糕被别人切掉了,剩下的开发商还能做什么?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链条从A做到Z的时代,大家都要有创新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点在哪里。我们已经做了大概一年多,现阶段仍然还在探索。

    博鳌·融合的力量 | 这里没有边界,只有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杨晓敏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房地产

    公司

    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