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光鲜与暗影:业绩增长股价却大跌

观点网

2025-08-03 20:15

  • 近期,宁德时代A+H股价齐跌。

    观点网 在备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宁德时代也面临着压力。

    近期,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从报告数据看业绩有所增长,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综合毛利率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但业绩增长同时,宁德时代股价却有所下滑。

    近期,宁德时代A+H股价齐跌。A股于业绩披露当日跌超5个点,并于次日继续下跌4.5%,第三日仍继续下跌,港股亦同步走低。

    8月1日收盘,宁德时代A股收盘价为263.07元每股,总市值1.2万亿元;港股收盘价为403港元每股,总市值1.83万亿港元。

    而在7月31日,宁德时代于A股股价最高点曾到达292.2元每股,港股股价最高点为468港元每股。

    估值分歧

    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涨16.43%,并自6月24日以来开启了一波强势上涨,股价屡破新高,较其H股263港元的发行价涨幅超70%,总市值一举突破2万亿港元大关。

    在此背后,宁德时代H股股价较A股溢价幅度进一步扩大,引发市场对A股与港股估值逻辑的思考。

    有分析指,一是IPO中大部分股份被锚定投资者锁定,二是近年来,外资机构在港股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其对优质资产的定价权逐渐凸显,部分基金因合规要求只能持有H股,宁德时代H股持续走强,是外资机构对优质资产给予更高估值的体现。

    但股价总不可能永远涨上去,不少机构对“宁王”H股开始审慎起来。

    里昂近期认为,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上涨62%已反映过度乐观预期,当前H股相较A股溢价45%难以持续,遂将其H股评级从“高度确信跑赢大市”下调至“跑赢大市”,目标价则从447港元上调至535港元。

    另有机构认为宁德时代H股锁定期至2025年11月,解禁后部分基石投资者或将获利了结,推动溢价收敛。

    业绩披露后,多家机构齐齐下调宁德时代H股评级。摩根大通持相似看法,因估值考虑,降宁德时代(03750.HK)H股评级至“中性”。该行指出,宁德时代净利润约165亿元,好过该行预期,但超预期的表现可能是市场预料之内。

    并且,因为该公司H股及A股在过去9个交易日分别升24%及10%,同期恒指升4%;目前宁德H股较A股溢价逾40%。

    考虑到H股自上市以来已累升62%,估值已趋合理(H股相当于预测今明两年市盈率各26.9倍22倍),故下调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强调该下调纯属估值考虑。

    无独有偶,高盛亦因估值因素下调宁德时代H股评级至“中性”。

    对于业绩表现,宁德时代Q2营收940亿元的表现虽然略低于高盛预期,165亿元的净利润实现了34%同比增长,超出市场预期。高盛估算第二季电池销售量约150吉瓦时,同比升34%,但较预期低5%,单位毛利为每千瓦时135元,低于预期的150元,亦较首季的136元轻微下跌。尽管第二季整体毛利240亿元,较预期少23亿元,但金融收益及营运费用好过预期,令盈利表现超预期。

    高盛维持宁德时代A股(300750.SZ)的“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23元上调至328元,但因估值因素下调H股评级至“中性”,目标价由411港元上调至436港元。

    增长压力

    体现在中报上,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不错成绩。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扣非净利润271.97亿元,同比增长35.62%。

    其中,动力电池系统营收约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同期宁德时代总营收比例约73.55%,比2024年的69.9%上升3.65个百分点,但毛利率22.41%的毛利率略有下滑。储能电池系统板块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下滑1.47%。

    当日,宁德时代还公布了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继3月份宣布派发253.72亿元分红后,宁德时代此次拟按照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15%,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7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达45.73亿元。

    技术层面,宁德时代于上半年发布了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储能领域,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

    固态电池方面,宁德时代于业绩解读会上指,目前固态电池资本的热度比产业热度高,企业可以做一个样品或试验品用来广告宣传,但真正商业化的时间较长。

    目前来看,固态电池2027年将实现小规模量产,相关供应链成熟周期需要3-5年,所以在2030年前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或规模化。

    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不过市场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在高盛关于宁德时代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深度点评中,分析师指出公司本季业绩整体超出市场预期,但在动力电池核心业务环节展现出收入增速放缓与盈利承压的迹象。

    高盛将宁德时代(03750.HK)2025-2027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5%及3%,就主要反映电池单位毛利预期下降,这背后是行业竞争加剧与价格压力的持续存在。

    据悉,随着比亚迪、LG、中创新航等对手的追赶,当前国内电池市场正经历激烈的价格竞争。

    就在宁德时代发布报告当日,LG新能源签订了总额达43亿美元的储能系统用磷酸铁锂电池订单,金额为LG公司有史以来签订的单笔金额最大的电池订单。外媒援引业内人士普遍猜测,特斯拉是这笔大单的买家。

    高盛在报告中坦承“此前低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并将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单价毛利触底的预期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玲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科技

    新能源

    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