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宁全市25个街道建设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的乡镇建设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里已有212个新供应居住用地全部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经移交到民政部门的配套用房46处。
观点网讯:5月12日,广西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宁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据悉,《规定》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53.85万,老龄化率18.59%,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超18%。
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方面,《规定》明确,在城区,新建小区严格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确保每处服务设施“不低于300平方米”,已建小区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等方式补短板,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在农村,依托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互助设施,整合村社资源,推动养老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
目前,南宁全市25个街道建设了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的乡镇建设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里已有212个新供应居住用地全部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经移交到民政部门的配套用房46处。据悉,未来还将启动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其中社区康养综合体项目不少于10个。
在医疗保障方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等服务。在生活照料方面,推进“长者饭堂”“流动助浴车”等便民服务,6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助餐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获免费助浴服务。在智慧养老方面,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约等功能,同时通过平台监管20家服务商、1597名护理员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做好19.2万名老人的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工作。
对分散特困供养、低保家庭中的失能、高龄、残疾老人,《规定》还明确政府补贴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据悉,自2021年试点以来,长护险制度累计为1.7万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保障,参保人年均减负超2万元。
《规定》还要求,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纳入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上述职业(工种)共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629人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8726人次,开展补贴性培训3028人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审校:武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