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 8月21日,万科举行2018年中期业绩投资者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先生、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旭先生、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孙嘉先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朱旭女士出席并答投资者问。
以下为投资者会内容,观点指数整理出来作为纪要,仅供投资者适当参考,并非个股推荐。
Part 1 业绩回顾
一、财务指标
1.收入与利润: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59.7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房地产业务占95%,物业服务及其它业务收入所占比例为5%。
上半年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增长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亿元,同比增长24.9%。毛利率为27.3%,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76%,较2017年同期增加0.28个百分点。
每股基本盈利0.83元,同比增长24.9%。
2.资产与负债:总资产1345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3%,净资产134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在手现金1595.5亿元。
有息负债2269亿元,增长19%,其中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负债占有息负债的73.1%。剔除预收款项的负债与总资产比例为46.3%,较上年末下降2.7%。净负债率只有32.7%,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按币种划分,人民币负债占比68.4%,外币负债占31.6%。
按照融资的渠道来分,银行借款占60.4%,债券占21.3%,其他占18.3%。境内债占67.9%,境外债占了32.1%。
由于万科的主要业务都在境内,收入和支出都以人民币计算,外币负债占总有息负债的31.5%,其中95%以上都是长期负债,因此短期的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比较有限。
同时万科也在持续动态监测汇率波动与外债头寸,会优先选择自然对冲,同时也使用套期保值工具来降低敞口部分汇率风险。目前已经签署了15.3亿美元与35亿港元外币借款的境内远期外汇契约,截至7月底公司外汇的风险敞口小于12亿美元。
二、业务发展
1.房地产业务
1)销售情况:上半年销售面积203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销售金额3046.6亿元,同比增长9.9%,销售均价约为15000元,均价走势平稳,基本与去年持平。
新推盘去化率在76%,与去年持平。一线城市销售金额比例由2016年的26%下降至今年的18%。销售产品中有85.9%的比例是住宅,10.9%是商业办公楼,3.2%是其他配套。住宅中91%以上都是144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
结算收入增长53.6%,1006.4亿元,结算均价1.43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0%。结算毛利率上半年是27.3%,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
已售未结转金额在2018年上半年为5200亿元,面积为3693万平方米,相较2017年末分别增长25.5%和24.7%。
新开工面积23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2%,占全年计划的65.5%,超过去年同期占比56.6%。竣工9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1%,占全年竣工计划的34.9%,超过去年同期占比26%。所以预计全年竣工面积与年初计划持平。
2)土地储备:拿地情况,上半年万科累计获取新项目117个,总规划面积2049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面为1143.9万平方米,支付权益地价款总额为578亿元。拿地金额占全口径销售金额的35.3%,近三年来都保持在30%~37%比较稳定的水平。
按照全口径计算,拿地金额中50.1%来自于股权合作。计算权益后股权合作的比例为41.8%。上半年拿地最多的上海区域,南方地区拿地的比例相对较低。
按城市等级划分,绝大部分拿地在二线城市及以下,一线城市拿地只占3%左右。
平均地价有所下降,上半年平均地价为5054元/平方米,原因第一是在一线城市拿地比例较少,第二是更多的依赖于股权合作的方式拿地,第三是土地市场在2017年7月份以来热度有所降温,溢价率有所下降。
截至6月末,主要开发项目859个,总建筑面积1.43亿平方米,其中在建8187.6万平方米,规划中面积为6081.6万平方米。旧改项目中权益建面为282.4万平方米。
2.万科物业
上半年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29.8%,营业利润6.76亿元。服务面积累计签约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其中50%是非自持项目。
服务内容除保安保洁外,已经拓展到了租售电商停车场等增值服务。服务对象已经延展到了政府办公和企业总部的物业服务,以及城市的服务。
3.集中式租赁住宅
截至6月末,万科已经覆盖三十个城市,累计获取房间超过16万间,开业六个月以上的集中式租赁住宅,平均出租率达到92%。
4.物流仓储
万纬已布局32个城市,服务超过60余个客户,累计获得了84个项目。在管可租赁面积为626万平方米,其中41个项目已经建成运营,稳定运营项目平均出租率可达95%。
今年7月份收购了太古实业旗下的7个冷库。已经实现了对国内一线城市和内陆核心港口城市的布局。
5.商业开发和运营
1月份万科联合印力收购了凯德商用在国内的20个购物中心,目前印力商业平台运营共126各项目,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自持项目已开业79个,包括53个购物中心。
6.其他服务
产业和办公服务已布局20个城市,建筑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
养老业务已经布局15个城市。
教育方面,万科运营超过20个全日制学校,超过100个社区营地以及超过10个户外营地。
上半年,万科旗下吉林松花湖和北京石京龙雪场2017-2018雪季累计客流量超过55 万人次。今年7月,集团成功发行了万科松花湖信托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Part 2 投资者问答
投资者:上半年土地均价在5000元左右,比去年7900元下降了很多。那么对应的预估销售均价是多少?预计的毛利率与之前买地时候有没有差别?万科的物业管理有没有资产融资或者分拆上市的时间表?非开发物业的盈利占比会有多少?
张旭:今年的销售均价为15364元,我相信这个价格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的毛利率也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祝九胜:虽然万科的物业有明显的进步,与同行相比也并不差,但是我们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暂且还没有分拆上市的计划。
万科坚持以真实现金流为基础,会采用估值的方法,但我们相信未来会服务更多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所以我们不担心未来没有利润和盈利。
投资者:关于买地节奏,万科今年二季度的同比销售增长较慢,是因为万科手头现金比较多,在等地价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吗?万科之前拿地节奏较快,手头现金一直都不多,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现金已经相对较多,那么是不是代表万科在策略和回报上的经营方式是不是有所转变?
张旭:今年上半年的买地节奏还是跟销售回款挂钩的,而且从销售增长上来说,我们在一二线42个城市销售增长9.9%,而根据统计这些城市在市场上的总体销售是下降了2.4%,所以说我们基本是跑赢了市场环境的。
我们的投资原则是谨慎,根据每年现金流回款的比例和销售的投资额度的“双阀门”去考虑。而且万科的投资策略不是基于城市等级的分类,而是基于城市的产业集聚、发展以及城市圈人口带等因素。万科也仍然保持着一贯谨慎的投资风格。
投资者:管理层怎样看待管理和规模的上限或者瓶颈的问题?未来3年万科对于规模有什么样的计划?
祝九胜:房地产行业的天花板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进行预测。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能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投资者:超短期融资优势可能在于融资快,利率成本较低,但是可能会有期限不匹配的问题,那么管理层对于最近的几笔超短期融资的想法是什么样的?是因为认为融资环境偏紧是短期现象,等待合适窗口再发中长期融资吗?
祝九胜:比自己想法更重要的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融资市场非常敏感的时候资源就会倾斜到好学生头上去。同时万科管理的特点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也不在最难的时候把所有资源都用尽。最好的融资渠道和路径都不用到尽,留有一点余地。
投资者:从股本回报率来看,现在地价正在上涨,以后也有可能下跌,那么公司盈利的顶峰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今年市场环境来看,三四线城市销售相对较好,那么万科有没有去三四线城市扩张的需要?
张旭:我刚才已经回答了我们进入城市的策略,不是按照一二三四线城市等级,而是根据城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来投资。可能过去一段时间四五线城市销售增长会高一些,一二线城市因为限价限购的因素有所下降。但是万科关注的是真实的需求,相信持续的价值创造,而不会冒一些风险去割韭菜。我们对开盘率和开发周期都有要求,原则是把房子卖好,把服务做好,并不在乎哪个城市的增长快慢。
祝九胜:目前公司不动产业务越来越多,万科以ROE+ROA作为核算标准,不仅对投资者负责,对资产、对业主也要负责。
投资者:钜盛华现在持有万科的股票比例是多少?万科跟其他几家大型开发商相比增速可能稍弱,那么去年收购的广信资产包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个资产包体量较大,是不是拖累了万科今年销售额的增幅?
朱旭:目前在17.9%。
张旭:广信资产包价格是551亿元,涉及到是二十年的时间长度,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万科也不是没应对过这样的事情,无论对于投资节奏还是运营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当然这个进度比投标的时候要慢,二十年形成的债权债务非常复杂,好在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都非常支持。从今天来看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