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自由讨论:小镇如何逃离产业空心化?

观点网

2017-09-21 15:52

  • 主持嘉宾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韩世同

    讨论嘉宾

    张一平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魏 巍 亿达中国华南区域董事长

    杨建伟 南京世界村产教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刘 彦 合富辉煌广东公司副总经理

    韩世同:刚才张先生给我们分享了“移大树、种小苗”等方面,讲了非常丰富的科技产业园这方面的经验,我有非常大的启发。但是基本上没有怎么讲地产,这个环节主要是问张总,下面还有十多分钟共同探讨。

    魏巍:启迪做小镇,有没有研究这个小镇多大规模比较合适,小镇各种业态的比例,启迪有没有做研究?比如商业做到多少,其他特色板块做到多少,这样是比较合适的综合比例。

    张一平:我今天没有讲到启迪特色小镇,不是保密不保密的问题,我们是刚刚起步做这件事,我从这两方面来讲,第一个从目前科技园,科技城业态来讲,刚才韩总也讲到,从房地产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判断,我们销售物业和持有物业比例,做商业都清楚,如果你把物业全部卖掉以后,商业业态是没法保持的,没法控制的,产业更是如此,要把它做好,你有主动权去引导它,必须要持有,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企业要讲投入产出关系,你不讲效益,光讲产业持有这部分长期持有有回报,跟融资也好,上市公司对股东要求也好是没有办法过关的,我们做科技城的时候,基本上销售物业那部分和持有部分要做到平衡,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控制线。

    特色小镇到某个地方不能狮子大开口,还是要根据当时的土地资源来定,再根据我们的算术模型确定一定的比例。原来是42%,最早做科技城是42%,产业是40%,住宅40%,教育、科研配套大概是20%,这个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模型我们在深圳做,可销售物业15—20%就够了。

    在座的有星河的代表,我去学习过星河沃德那个项目,住宅比例非常低,大概只有20万平方米左右,但整个产业园区体量160万平方米。我们到三四线城市,要求销售物业的比例不是40%,可能50%,甚至60%,个别甚至要70%。讲到产业小镇,目前我们没有成功的案例,我也不能跟你分享这方面的经验,等一下在座的有做产业小镇业态分布比例有比较好的经验,我也可以学习。

    韩世同:张总非常谦虚,几年前您是纯正房地产运营家,全产业链都可以做,才过了几年就对科技小镇如数家珍的专家,我对您刮目相看,您的学习新非常强。碧桂园同湖小镇是334,三层产业用地,三层是配套,四层是住宅,肯定不是固定的比例。

    张一平:每个地方地价包括物业的售价,企业这种策略,有些时候想长期持有,有的学习快周转,有的需要在效率和周转方面想取得一个平衡,这个根据企业策略不同。

    杨建伟: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在地产开发运营过程当中碰到几个问题,一个是刚才但到黄金比例的问题,现在在实际拿地过程当中黄金比例不是那么好定的,因为政府在讲去房地产化,一说地产就不要玩这个事,这个是很难的事。不要玩了之后,最终重资产如何来实现回报,压力很大。

    第二个如何和金融合作,现在我们在做地产开发过程当中,究竟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做?要进一步探讨,多向你学习。

    第三个现在重资产在运营过程当中,孵化器、加速器、小镇配套很不完善,孵化器都是免租才过来,不免租就跑了,这个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孵化器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基金公司跟你合作,这个也是我们很大的困惑。所以你刚才谈到服务非常好,在服务过程当中是需要巨大的运营成本,这个方面如何平衡?我想请教一下。

    张一平:你这个问题比较综合,我从几个点回应一下。

    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做产业地产也是面临创新的问题,这个创新不能光我们企业创新,有很多制度,很多政策也必须创新,现在房地产企业资金成本很高,但是政府要求我持有物业,做产业地产,国外像美国有Reits基金,金融业非常发达,我希望大家一起呼吁,怎么样给产业投资商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从政策方面来讲应该重点考虑。比如我拿商住用地资金成本,去做持有物业的开发,肯定逼着我干坏事,因为我不干坏事,圈交不了,只能偷梁换柱,只能变相销售,因为我成本利息那么高。

    韩世同:现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

    张一平:刚才杨总你提的问题,企业有企业的责任,政府有政府的责任,社会有社会的责任,做产业地产是全社会的事,大家怎么样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这件事过程当中的很多困难,创新模式。

    韩世同:你们在云南拿的地有没有住宅地产的成分?

    张一平:也有。

    韩世同:现在一讲到政府地产政府不愿意给地?

    张一平:我们到很多地方跟政府谈,大部分地方政府除了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政府皇帝女儿不愁嫁,这个地你不要别人要,但是我们到二三线城市跟政府讲道理,首先我们是企业,企业要讲效率,你让我做这个事那个事,我告诉你做这个事需要多大的投入,多大的困难,政府官员还是理解我们的诉求,给你住宅,给你商业用地配套,他担心你挂羊头卖狗肉。你这个话题比较泛,我就讲这些。

    第二到处都是孵化器、科技园、产业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在中海做总经理的时候,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海确实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当时我在深圳公司当总经理,要拿一块地,因为我是中海地产常务副总经理,上面还有一个领导,那个领导已经说服不了孙总,姚总告诉我,我刚从孙总到这边来,孙总问我没有讲有没有太多问题,孙总是非常英明一个领导,他说小张你告诉我,金融危机下来以后,很多人在不断拿地,我跟孙总讲,在深圳只要有一个人买房子,我一定让他买中海的房子,孙总说你去做吧。

    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首先要自信,为什么现在很多孵化器在关门,我现在主导的产业一个一个在做,孵化器即使全部死掉,你能不能成为最后一个死掉的人,现在做科技园也是这样,这个是极端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现在在动这个脑筋,包括天安大家都在动这个脑筋,城市里面非常多的园区,为什么他到天安来,为什么到亿达来?不去其他人那里,一定有你的可取之处,这些入园的企业他需要什么,对不对?刚才我讲需要技术,我们这里有没有技术中心,为解决技术难题的人提供服务的平台,有没有?他没有钱,我们这里有没有解决钱的服务平台,如果管理上有问题,我们从管理咨询角度怎么样帮到他,他不懂市场,我们有专门市场专家帮他辅导。

    6月份我去过华为总部跟他们交流,我看到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仿真中心,专门做破坏性试验,当时他给我们演示车,以前是拿实物去撞墙,撞树得出数据,现在有了大数据,有了高科技以后,完全通过模拟来得出非常多的数据。

    做任何产品要做破坏性实验,华为的人告诉我,张总我们可以跟你们紧密合作,他们做的仿真中心以后代价非常大,希望有用户来用。天安也好,启迪也好,在服务中心里面有一个仿真中心可以共享,未来做很多创新创业项目,如果不能互联,没有共享的模式和思维,这种商业模式是没有长久性的。人家不到这里来,就像一个很强大的磁场,只要往那一放他自然而然就会到这里来,我们叫主动招商。

    以前做科技园满世界跑,登门拜访,送土特产,被动招商等等,如果我们要做的好,一定是我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在这里,我要有很多的资源协同,能够吸引那些人,那个地方解决不了的,我肯定可以解决。

    韩世同:张总分享了很多,还有很多话要分享,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座谈关于刚刚讨论的话题。非常感谢张总的分享。

    接下来是10分钟自由讨论时间,围绕主题产业缺位的小镇只是无本之木,在走向“千镇呈千面,镇镇皆特色”的未来之前,产业是小镇首先需要解决基本难题。小镇应该怎么定位产业特色?产业的根基如何构建?招商和运营痛点该如何解决?

    刘彦:刚才听张总演讲非常精彩,其实我是不舍得停下来,希望让他继续讲下去。

    如果只能提一个问题的话,很难满足我的求知欲,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目前阶段还是观察,今天在座很多实践者,我始终觉得今天应该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也有一些看法和大家呼应,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们观察到从去年公布第一批产业小镇到今天一年时间了,已经有400多产业小镇立项,说到目标到2020年要有1000个产业小镇,从投资角度来说规模很大,大家也看到固定资产都是增速下滑很严重,尤其是在地产和基金方面下滑更严重,之所以在今天会迎来这样一个风口,和产业小镇带来底下的交易有很大的关系。

    我最近看到第二批产业小镇名单之后,大概翻了一下,自己会也一些担心,首先是我们可以看到文旅产业小镇占的比例很高40%多,广州从资源禀赋来讲做文旅产业小镇不会有特别出众的特色。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以后,我认为试点是非常不成功的,也许会带来很大的投资烂尾,关于这一点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实践者有什么看法,尤其是正在做产业小镇的实践者。

    我非常认同张总说的观点,比如我们应该用敬畏的心态来做这个事业,我们都是做传统地产出身的,从简单商品房产品到做产业,是非常大的跨越,隔行如隔山,用很敬畏的心态看待这个新的事业。这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这个挑战环境下,,我很想请张总或者其他的专家,作为传统地产商在转型过程当中需要做怎样的转变,心态上,资源上,方式方法上都有什么样的转变,包括金融运营渠道等等,这些准备应该怎么去做?尤其是先行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指引。

    另外给主办方提一些建议,今天是一个开始,产业小镇这个话题讨论很久了,但是在广州这种讨论刚刚开始,我希望在将来有更多的在细分市场上的讨论,比如文旅产业小镇该怎么做?坐在这里似乎不应该只有地产商,还有很多产业资源者怎么样互动使效率更高。

    韩世同:我也有很多问题想问张总,由于后面还有很多嘉宾需要演讲,时间已经超过了很多。

    审校:杨晓敏

    致信编辑 打印


  •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