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演讲 梁上燕:文旅产业的风口已经来临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5-08-12 15:20
评论
主持人:有请中国房地产策划师联谊会执行主席、贵州森垚集团联席董事长梁上燕女士。梁上燕女士的演讲题目是:文旅产业--旅游地产发展新阶梯。
梁上燕:尊敬的朱会长、尊敬的各位老朋友、新朋友,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是第15届,很多企业到今年也都是成立15周年,中国的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在这15年中快速成长,很多企业从一两个项目增加到200个项目。中国房地产这15年是发展最快的,我们创造了房地产行业最好的时代。走到今天,我们从住宅到商业、旅游地产,再细分到养老、产业等等,大家都在纷纷探索出路,都觉得遇到了瓶颈、困境,大家都在谈转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是不是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打破固有的想法,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
行业的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用过去躺着都能赚钱的方法,我们走了欧洲国家城市发展300年的历程,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产量,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它的质量如何?在未来,要在旅游房地产的功能化,以及房地产和旅游结合。
旅游房地产不仅仅是在一个地区开发房子卖,像郭总刚才提到的,我们遇到的更多问题就是我们过去都是以旅游的名义在拿地。未来中国有2万到3万个城镇在发展,我们是继续用过去3年的思维,以旅游的名义攻城略地,还是真真正正把它做成非千城一面的、优秀的、有特色的产品。房地产一定是承载着更大的空间。
早上我一直说,希望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解决方案,来打破旅游地产的时局与破局。所谓新时代来临,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行动。在一年前大家一直在等天亮,在等政策,到这次论坛,大家认识到必须转型,必须打破思维。
这两年大家说没见到我,其实我只是没有在房地产领域出现,我在更多的旅游、文化、综艺等等领域出现,一个崭新、创新、理性、开放、包容的年代已经来临。
我用了2013年整整一年进行调查,调查了1000多个企业,所有的数据自己在积累。2014年参加了十多个国际的论坛,2015年也参加了十多个,都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国际关于美丽乡村等等。
两个月前我参加了联合国的一个会议,给到的一个题目是想象可能性,跟我们过去做一个告别,可持续的旅游与文化发展,生命的持续。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都往城市涌,我们是占有一片土地,还是增加更多的绿色GDP,这是当今需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对接下来我们要发展的文旅产业有很大的启发性。
我在这个大会上拿出我在贵州做的项目之后,他们非常惊讶,因为他们首先是质疑,因为这些老学者觉得,国外的留学生告诉他们的都是中国的不好。就像我们今天上午的讨论一样,很多人都说政策不好,我们遇到了多大的问题,今天早餐会之前我就说,能不能大家把正能量拿出来,把我们的价值观扭过来。
昨天我从上海飞过来,报纸上的头版头条写的是“大佬们都在说假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大佬们我想大家应该知道指的是谁,指的是前天签约的很多互联网的大佬,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真的没有了吗?
所以我在这个会上,我告诉全球的专家们,当今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过去30年我们走得太快,未来中国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思想观,以一个全世界的范围作为蓝本,共同去探讨。
在会上我提出我的理念,一定要在城市发展中保持更多自然、原生的高度,他们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太有福气了,有山未必有水,有水未必有人文,我们在中国13亿人,我们这么大的疆土里面,我们有很多可以让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每人来一遍中国,但是我们有这样做吗?接下来我们会这样做吗?因此这也是我这次论坛里面带出来的题目,我们能不能用全球视野,是我们未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
先段时间有一个论坛表达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大意是中国人不能再津津乐道于我们只用了30年便走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修了上百年的路,我们更应该关注那条路背后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这几年的海外游学,同时结合一些项目的在地化实现,我也在思考,到底是怎样的出发点,怎样的根本性,怎样的系统性才能打造出我们基业常青,未来共同做出赢得世界尊敬的国际化品牌旅游地产项目,这是需要我们所有同行一起努力的。
昨天晚上我看到了更大的消息,也就是说国家的政策的引导,这一年不断地给予出台,包括到昨天晚上,我们相信中国未来的5到10年,文旅市场将会很快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文旅产业将会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们未来要理解,究竟旅游房地产和我们理解的旅游地产相关吗?首先我想要搞清三个概念:旅游房地产项目、旅游目的地项目、旅游文旅地产项目,不尽相同。
旅游房地产项目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清水湾,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和人工旅游的主题公园、主题小镇,它是以门票运营项目、旅游、商业、餐饮为盈利,配有少量的产权运营物业,它同样占据优质的资源,传统模式主导,这个包括了华侨城、长隆、观澜湖等等,这是第二种的格局。
实际上在世界上没有旅游房地产的概念,我这1200多天的博士论文里面,翻遍了全世界没有发现,只有分时度假,从阿尔卑斯山60年代到美国80年代,做到最高峰,中国未来也会往这方面走。
文旅产业地产项目,这是我提出来的,它是以特定的优质人文资源、主题小镇,以文化艺术、文创产业在地化运营,配置酒店、民宿、公众活动中心等等。这里面就有了互联网+文化产业+旅游+房地产的运营模式主导,引入多种服务及产业概念,社会化组合,也有可能依附于村镇等等。
哪种模式更适合未来10年中国旅游市场的需求呢?是旅游需求+居住需求就等于旅游房地产了吗?还是说旅游需求+度假需求+自然人文的体验=旅游目的地,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它应该从旅游度假的需求到自我价值实现,到文化交流需求、在地化的产业需求,到社会活动的需求,长期居住的需求、创业创造的需求,以及商业物流的需求。所以早上我见到任何一位朋友我都说,来合作吧,因为这是全方位整合的时代。
但是看似显而易见的结论,为什么大家不去尝试呢?从理论到实践,这是我提出的一个商业创新的模型。20年前我就在北大研究康体旅游,没想到现在大家都在玩游艇旅游。但是欧洲国家其实都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模型,过去我们是躺着都能赚钱,是一个商客文的时代,顾客都摆在里面,品牌在底下,当我们遇到问题,我们找媒体,我们才去找解决方法,这是一个倒的三角形,是传统的商客文。
我提出当今的中国应该要从商客文到文客商的改变,如果未来我们把三角形倒过来,把顾客的需求放在前面,从顶层设计开始研究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我们看到这个商业价值它是稳固的,不仅仅如此,关键这个商业价值是无限的延长,里面有我刚才所说到的10个、20个不同的行业,这个价值从商客文到文客商的改变,因此这也是我在过去的500多天,放在了一个大家没听说过的地方进行了研发,只做顶层设计。
文客商的创新模型有几大要素,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对于自然的带动,对于土地的适应度以及结构的配比,对于当地资源的深度挖掘,对于社会的深切研究,对于文化资源的了解,以及对于资本的多元与创新。还有我们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一定要与政府跳好双人舞,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圈了地,我是我,你是你,如果做文旅,没有当地的政府帮你,是一定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了,生活很好了,但是留守儿童没有了他们的父母陪伴,只跟着爷爷奶奶,所以我觉得我们城市中的人民,应该要回报给大山里面的孩子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包括把很多国际的品牌引进到这些山村中。这个是当时的八卦天,我把它空白的交出去,世界上的大艺术家都会为这个迷醉,他们创造了很多不同的艺术形态,呈现留给我们的土地。
文化地产社会化产业导入思考。文旅地产运营作为社会化的产业,需要我们全社会的资源调配重新整合支持,在实践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10年15年中,我们面对旅游休闲产业有多大市场,当世界上人均GDP超过2500到300的时候,旅游产业是飞速发展的。中国现在人均GDP已经是6000多的,未来旅游产业是30到50亿的市场蓝海,值得我们所有人投入全部智慧和精力去探索和创造。
最后我有这样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如果要发展未来的房地产,如何留住合适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所有房地产发展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将资源高效整合?如何让我们的项目之间产生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如何做到产业驱动力与运营机制的良性循环?我们如何分享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价值红利,我们如何项目价值与城市价值高度融合统一?
我现在在做一个课题,叫做文旅产业顶层设计与文客商的产业模型创新,这个课题是开放的,是公益的,欢迎各位一起参与。
目前,中国各个产业都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上,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时代,新的战略机遇已经来临,我们要听得见风、跟得上风,转变心态、转变思维,转变模式,以新的投资标准重新审视、构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一起参与到这个竞争级别更高、更好玩的拐点上,希望我们一起勇敢担当时代的听风者、时代的造梦者。今后的路怎么走,就在我们自己脚下,我相信心有多大,世界就会有多大,在这里让我们为下一个10年、15年一起去创造幸福,一起去掌握我们自己,留给后代让我们自豪,做出让世界尊敬的作品,这才是我们后几十年觉得更幸福的一个时代。
陈启宗相信中国房地产不会硬着陆
长实地产入标香港海坛街商住项目 可建69个单位
2015-12-08
远洋和她的股东们 险资凶猛安邦78亿接盘中迎来地产围猎
2015-12-08
商业特稿 永和豆浆:在这轮经济寒冬中痛并快乐着
2015-12-07
500亿的乐园王国 杠上迪士尼长隆如何抢占港澳胜机
2015-12-07
碧桂园前11月销售1156.6亿元 完成目标约85%
2015-12-07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