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一至周五  24小时更新

谁的上海融绿? 孙宏斌、宋卫平争斗中的“袖里乾坤”

来源: [ 观点网 ]      时间: 15-01-05 11:16

在目前双方僵持状态下,未来双方将通过何种方式决定融绿的权属成为关键。对此有市场人士告诉观点新媒体,通过法律途径或是选择之一。

  观点网 新一年,融绿大戏继续上演。

  1月5日一大早,停牌3日的绿城刊发公告表示,对于融创中国早前声称的出售事项董事会感到意外,有关声称出售事项订立协议为融创中国单方自行安排。

  目前融创绿城及上海融创绿城均为绿城的联营公司,由绿城持有50%及融创中国持有50%。

  其中,对于融创中国于其公告中宣称,融创绿城及上海融创绿城已分别就声称出售事项取得绿城及绿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批准。

  绿城进一步指出,虽然早前为了方便将来同意、落实及正式订立声称出售事项的合法具约束力协议时有过若干无日期文件,并于2014年12月18日签署。但有关无日期文件仅为有条件签署,绿城与融创中国有共识,有关文件将在董事会审议并批准后,才会订下日期及生效。

  “除非及直至董事会已审议及妥为批准声称出售事项,否则该等有条件签署的文件未曾拟作有效。于2014年12月18日签署上述无日期文件时,概无就声称出售事项同意、落实及订立协议”。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早前融创中国已于2014年12月31日早间,曾发布公告宣布,将斥资全面收购此前与绿城中国在上海建立的合作平台——上海融创绿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境外实体。

  融创将分为境内及境外两部分,以合计155.46亿元收购上海融绿部分股权及债权。收购完成后,境外部分由融创全资拥有,包括盛世滨江、苏州御园项目。而境内部分则部分项目由融创全资拥有,另外部分项目由融创占大部分权益。

  目前,绿城于公告中坚称,上海融绿的出售事项融创中国单方自行安排,且并未取得所需批准和同意,认为融创就声称出售事项取得绿城中国及绿城投资管理之批准是无事实根据。

  绿城中国董事会将坚决反驳有任何有关声称出售事项之合法具约束力协议的存在,并明确否认融创公告中的声称。

  同时,绿城方面称已于2014年12月30日向融创中国发出律师函,说明董事会尚未批准该项出售事项,以及融创中国需要配合绿城就出售事项展开的调研。

  绿城同时表示,已就融创中国所作出的无事实根据宣称及单方面行动寻求相关法律意见。绿城无法接受融创中国于未取得所需批准及同意前所作出的无事实根据宣称及单方面行动。绿城将保留其最大程度的所有权利。

  不过据观点新媒体调查,早前大多数行业人士在接受观点访问时均回应,在融创收购绿城失败后,融创之所以愿意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能最终收获上海融绿平台。

  数据显示,上海融绿平台2013年销售155亿,2014年上半年销售107亿,其中在上海的销售额分别为112亿(当年上海第三)和69亿(上半年上海销冠),占比近7成,另外30%也来自苏锡常这三个苏南重镇。

  业内人士对观点新媒体介绍,对于绿城而言,其体系最好的资产就在上海融绿,目前其待推货值过千亿,上海土地储备就超过200万平米。

  因此,在目前双方僵持状态下,未来双方将通过何种方式决定融绿的权属成为关键。对此有市场人士告诉观点新媒体,通过法律途径或是选择之一。

  不过针对该疑问,观点新媒体第一时间致电融创方面未得到明确回应;绿城首席财务官冯征早前只是回应观点新媒体称融创公告未获同意,但并未透露后续如何处理。

  不过,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则认为,未来双方将针对交易价格继续商谈的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有分析认为,在港交所刊发公告较为严格情况下,融创早前刊发的收购公告应该是在握有绿城某种相关书证和经过法律团队人士严格审核过的结果。

  目前就有相关方面人士对观点新媒体介绍,绿城之所以在融创刊发公告之后3天才明确回应,应该也是在咨询相关法律意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前绿城曾与中交签署了相关收购合作协议。现在,若最终上海融绿平台出现融创与绿城收购争议,或将直接对双方的收购事宜造成影响,这应该也是宋卫平所不愿看到的。

  观点新媒体翻查早前绿城与中交签署股东购买协议,发现其中载明如下条款:交易可以继续进行的先决条件包括有关于绿城的业务、资产或营运没有出现任何不按正常商业条件的运作,和任何对绿城(整体而言)的有效存续、业务或经营、资产和负债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与变化。

发稿:陈业审校:刘满桃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