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8月29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在香港召开2014年中期业绩会,现场主席台后的背景板上,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这两家公司的LOGO平行紧挨在一起。
“这是新中信的开始,下一步主要工作是进行整合,将两家公司真正实现合二为一,”该公司主席常振明冷静下不无兴奋地强调道,年报将在明年3月份之前要公布,两个公司整合的时间也不可能太长,“所以争取在年底之内将所有整合的内容基本完成”。
8月25日,中信泰富宣布,公司已完成对中信集团及中信企业管理持有的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2269.95亿元。
同时,中信泰富更名“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手续预计于2014年8月27日完成,并将于2014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交易。
大象起舞颇不易
“虽然公司的名字改了,但中信的核心价值没有变。”在致股东的报告中,常振明指出,此次收购使中信泰富从一个以特钢、铁矿和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成为一家股本规模扩大了四倍,拥有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及覆盖面更广、实力更强的房地产等业务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
然而,在业界看来,大象或许在形式上成型了,但能否真的舞得起来,还需要时间考验。
事实上,中信自身也有清醒认识。“中信整合不亚于任何大型国际公司在并购后的整合。”常振明坦承,虽然两家公司属于中信集团,但公司的整合其实并不容易。
并购完成后,中信的整合还有许多挑战。“内地和香港两地有不同文化和管理上的差异,”因此,常振明指出,在不同市场监管要求下,要尽可能统一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企业管制和架构,并找到最佳办法把一些互补或重叠业务进行合并。
“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也需要一段时间。”常振明表示,中信将会仔细研究每一个方案,不会急于求成。
据常振明透露,现在中信成立了5个整合组,主要是从文化、财务管制、财务信息等五个方面进行整合。
“我们在两个月前就开始进行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得比较顺利。”常振明进一步强调道,包括香港人员和北京人员在内,各个组进行全面对接。
此外,有媒体关注中信整合后,未来会不会在针对个别业务分拆上市?对此,常振明回应称,关于我们互补和重叠的业务今后尽量整合,同时,“如果市场如果允许,有这个条件,中信当然会考虑分拆上市”。
不过,常振明也强调称,现在中信是一个香港公司,尚未考虑去别的市场上市。因此,他指出:“通过香港平台,希望能够加快国际化步伐,使整个业务面向全球。”
地产整合
对于长远发展,常振明对整合后的巨无霸很具信心,他表示,今后在各个行业中,中信希望各个业务能够成为行业领头人,也希望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目前的主营业务中,特钢和铁矿可说是位列行业前茅,但其中信地产业务并不算突出。
“现在我们准备全面综合地去考虑房地产业务,”常振明指出,目前中信集团的房地产公司在国内大概在第三梯队,“中信属于国内30强房地产公司,但我们觉得应该要处于前10名的位置”。
此前,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炯在某活动上曾回应称,中信地产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中信集团上市完成后,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旗下的地产业务如何整合,集团正在研究制定整合方案;
二是在中信地产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二线城市发展得很迅速,在三四线城市有一定的存量,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信要加大去库存的力度。“从量化上,中信地产力争成为中国房地产第二梯队的一员”。
不过,在常振明看来,国内前些年需求是极大的,但是房地产需求不可能是无止境的,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国内房地产利润都会有所下降。
因此,常振明认为,房地产要面向全球市场;“中信的房地产战略是国内和国际全球的战略,房地产公司将来整合也正在考虑一些方案,要进行综合评判”。
据悉,目前活跃在国际市场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其建设项目已经布局非洲、中东、中亚及南美等发展中国家。
另据透露,现在从整个营业收入来讲,中信的非金融业务占70%以上,而金融业务只占30%,但金融业的利润贡献却占了将近80%。
常振明表示,希望中信公司综合性企业集团金融和实业并举发展;“将来希望能在50%对50%的比例,目标是希望金融和非金融能够并行发展、更加平衡,实业业务的利润能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