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武瑾莹 在上海顶级豪宅滨江凯旋门入市之后,其他上海项目恐怕都不会再取得如此之高的关注度,或许长风地王项目会是个例外。
近日,中海长风地王项目再传即将入市销售的消息,而此次也是从去年11月之后,该项目第四次传出入市销售的说法了。
入市成谜
4月9日左右,上海业内再次传出中海2009年获得的长风地王即将入市的消息,据称,该地块项目已被中海命名为“中海紫御豪庭”。
而“中海紫御豪庭”项目所在的长风6B、7C纯住宅地块,2009年拍出时总价达到70.06亿元,成为当时全国总价地王,地块的楼板价也达到了22409元/平方米,与当时周边二手房的价格基本持平。
按照房地产行业一般规律,2009年的地王的确也是到了入市销售的时候。
上海业内人士介绍,此前该项目已经多次传出即将开盘的消息,但从去年11月、元旦到今年小阳春及最新的五一前后,该项目推迟入市已经有四次。
有报道称,围绕该案场的巨幅形象广告已经在进行搭设,周边道路两旁的道旗广告上标明“接待会馆即将开放”的信息。往工地中望去,可以看到多栋在建的高层公寓已接近封顶。
有上海业内人士称,紫御豪庭即将入市的销售肯定是开发商方面放风造势,但并不明确该项目是否已经拿到了预售证。
上海中原研究部总监宋会雍推测,从外观来看,该项目的确已经达到了可获得预售资格的程度,但也有可能预售申请已经通过,但中海并不去拿,也不去备案登记。
而观点新媒体查询上海楼盘资讯的官方网站,并未发现中海紫御豪庭项目获得预售证等相关资料。
实际上,中海紫御豪庭入市的消息是否属实尚无法定论,但上海业内更为关注的应该是该项目的定价究竟如何。
定价之难
对于中海紫御豪庭即将入市的说法,宋会雍直言目前时机其实并不成熟。
宋会雍表示,如果要选择此时入市,该项目的定价最低在4-5万元/平米比较合适,可能会有一些成交。
但显然,这个价格和此前上海业内对此项目的预估价格相去甚远。此前一度有消息称,紫御豪庭的洋房定价将在7-8万元/平米以上,而别墅更可达到10万元/平米。
宋会雍认为,这个价格太高,恐怕能接受的买家不会太多。
据其介绍,目前该项目周边新房及二手房的报价不过在2-3万元/平米之间,即使按照5万元的定价,也已经高出周边项目价格许多。
同策研究咨询部总监张宏伟也指出,地王本身的开发讲究通过拉长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形式,来实现整个项目的开发价值,第一批少量推出产品多是保本甚至亏本销售,后面几批房源才是真正盈利的阶段。
张宏伟甚至表示,以中海的背景和财力,肯定不着急一定要卖出去以回笼资金,多等个一年半载再开盘应该也不在乎的。
张宏伟表示,包括本次消息在内,中海紫御豪庭几次传出入市恐怕都是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只是为了预热市场,为项目多争取一点曝光,为后期销售做铺垫。
上述人士称,对上海10万元以上项目的销售情况做过统计,2009年一季度销售约为130多套,2010年大概为76套,而今年一季度只成交了16套。在豪宅交易严重萎缩的情况下,紫御豪庭入市销售也难有表现。
对于目前上海的市场环境,宋会雍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但其同时也表示,虽然现在市场不好,但未来市场预期也不会好,项目如果再拖下去未来销售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宋会雍称,在滨江凯旋门入市前后,上海豪宅市场曾有小幅回暖迹象,但随后又冷了下来,如果要等大势上升也不知要等到何时。此外,目前在上海也没有房产税取代限购的可能,即使取代,定位豪宅的紫御豪庭也是房产税重点征收的对象,因此未来对紫御豪庭销售的不利因素只会更多。
事实上,按照中海此前的预计,该项目投资为103亿元,这也成为该项目是否入市面临两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高价入市,销售可能不会太好,如果低价入市,则会压低该项目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对豪宅定位有所影响。
“定价已经成为这个项目入市、销售最为关键的因素了。”宋会雍如是表示。
一线空窗
如果紫御豪庭近期不入市销售,那么中海在上海就将只有位于浦东的御景熙岸一个主要在售楼盘,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更严重的是,中海目前在一线城市的布局看起来已经严重削弱。在京沪广深四个城市中,中海只有在北京的销售最好,去年曾突破百亿成为北京销售冠军房企。
而广州,中海已经在近两三年都无新盘推出,仅偶尔有一些此前项目的尾盘清货。至于深圳,中海的发展重点已经转至保障房,按照中海内部人士表示,保障房销售业绩已占中海深圳公司九成。
因此,中海每月所发的销售业绩之中,华南地区的销售情况也成为提及最少的区域。
按照4月10日中海发布的3月销售业绩显示,其在3月实现房地产销售额90.54亿港元,实现销售面积49.6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68%及下降14.59%。
其中,中西部地区(成都、重庆、西安)为中海国内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增长幅度最快,且销售面积最多的地区,销售额达25.48亿港元,同比增长245.26%,销售面积则为17.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98%;而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济南)则为国内销售额最多的地区,销售额为40.53亿港元,同比增长45.32%。
显然,以做高品质项目而闻名的中海,在三个一线城市的高档住宅层级几乎处于完全“缺位”状态。
虽然一线城市是此番调控重点而造成房地产成交量收缩明显,但不可否认,一线城市项目的利润空间相对二三线城市还是更为充足。
以主要发展二三线城市的恒大为例,去年毛利率仅为33%,而这样的利润水平显然是达不到中海的要求。
对此,张宏伟表示,房企向二三线下沉之后,拿地成本也会变。
不过,其同时也表示,除了利润率的问题之外,如果在一线城市缺位太久,市场占有率肯定会受到挤压,届时重返市场,竞争将会加剧。
张宏伟称,其实中海在上海还有土地,但因开发周期导致不能有新项目及时跟进推出。显然,对于各大房企必争的城市,如果出现项目“空窗期”的情况则更为可惜。毕竟,在调控之下,恰恰是一些实力企业趁机扩展市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