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星河湾的财富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1-08-23 17:24
评论
这只是星河湾这十多年来的成就回顾,星河湾的财富故事还在继续。
编者按:在《观点》杂志的成长中,中国的房地产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变革,而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房地产的每一次变化和震荡。在房地产的魅力与无处不在的商业氛围中,优质的房地产企业是这一行业的代表者!关于房地产企业,过去我们说了很多,以后还会说得更多。
在“品牌”这个栏目中,我们将结合当前业内热点,取态企业各个层面,通过有价值的文章,利用房地产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等的杠杆作用,将之延展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大图景中,希冀以此树立随处可感受到的行业影响力!
“品牌”栏目将开始于星河湾。我们专门策划“星河湾财富志”,连续四期杂志,深入探寻星河湾的财富故事以及聆听在她背后那些财富创造者们的口述传奇。
观点网 梁嘉欣 这是一个关于资本累积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有一批人,经历了大浪淘沙,创造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这里面就包括了星河湾的创始人黄文仔。
自1982年下海后,黄文仔就先后在钢材、木材生意上大获成功,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奔驰的那批人之一。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行各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房地产业里,一股“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正在快速成长。
星河湾也就在此时诞生。1994年,黄文仔成立星河湾集团的前身宏宇集团,正式踏足房地产开发领域。
自此之后,这不再只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星河湾所创造的一切更成就了另一个财富传奇。
舍得之道
在许多开发商的眼中,建造房子大概就如同种庄稼一般,种好收割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成,这也有了后来的快速复制及工厂化生产。但星河湾在成立之初,却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做地产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业界也从未质疑过这一点,因为,星河湾对于细节的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我们的采购人员可以走遍千山万水,只为找到一块合适的黄蜡石;工程师们几次深入澳洲矿厂,反复比对园林图纸,只为找到合适的砂岩。就算是在室内装修用到的世界顶级限量版材料,也是我们设计师凭着他们的阅历与资深的专业能力,在一些私人展览上采集来的。”梁上燕介绍。
星河湾最早提出劳斯莱斯似的“手工打造”理念,在项目产品的每一处,凡是机器无法完成的地方,均由手工打造。
据梁上燕介绍,星河湾每一处精致的栏杆,全部都是经手工打磨而成,尤其是雕花的焊接部位,这是机器打造不出来的。
“星河湾是我所见到的最注重细节的开发商,小到每一个尺寸都非常讲究。”一知名室内设计师曾如此感叹。
星河湾所做的不只停留在项目本身,项目地块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星河湾充分地精心利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要善待土地,让项目在有限的土地中创造最大的价值。”黄文仔曾表示。
相较于地段为先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星河湾模式更强调土地之上的创造。星河湾对于环境规划的目标是,让产品适度超前,甚至保证其50年至100年不落后。所以,星河湾开始在项目红线之外改造周边环境。
在广州,星河湾地产投入八亿修建骑江休闲木道和过江大桥下的桥底公园;为了挡住江对面不太雅观的建筑,花钱在对岸种上高高的树。
在北京,投入巨资建设生态公园,改造青年沟,改变周边的道路和美化环境。
星河湾在项目的投入上相当“舍得”,甚至不计成本。而黄文仔对于产品的打造更是近乎痴迷,不单事必躬亲,只要看到不好的地方,就直接砸掉重来。
“拆出来的完美,度出来的境界,砸出来的品味。”已是星河湾引以为傲的金科玉律。
但是,恰恰正是有“舍”才有“得”。
伴随着项目的打造,星河湾在无形中也创造了一笔社会财富。而恰恰正是这些社会财富,成为了日后星河湾乃至区域内物业稳步增值的元素。
星河湾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界品质的典范。然而,建筑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因此,在项目的后期开发上,星河湾都不断地注入“创新”,让产品变得更为完美。
星河湾有着自己的一个上升轨迹:广州一期、二期提出“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到广州三期、四期和北京一期至三期提出品质论,到广州五期提出品位论,到星河湾6号,再到2009年星河湾·海怡半岛和浦东星河湾,不断升级产品。
作为广州星河湾的第七期【星河湾·盛荟】,虽然至今雕琢十年,但在保持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依然在细节中升级创新。“每天创新一点点,”星河湾品牌副总监孙颖表示道,“包括在选材用料、装饰风格等方面的进步。”
据了解,广州【星河湾·盛荟】增加了阳光休闲厅的设计,更进一步增强了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而浦东星河湾二期设身处地为少数北方住户考虑,将衣柜特别加宽加深,以便业主储藏厚重大衣。
此外,在社区道路的打造上,为了减少汽车通过时的震动,星河湾采用超过市政的标准铺就路面,并将沙井盖细心地隐藏起来,通过特殊工艺达到降噪的效果。在清静的夜晚,星河湾的业主是不会听到汽车压井盖时发出的巨响的。
恰恰正是这些,一直被模仿的星河湾,却从未被超越过。
销售奇迹
但是精雕细琢固然导致星河湾的扩张速度慢了些。
至今十年已过,星河湾的产品寥寥,仅在广州、北京、上海、太原四地共开发了6个项目,就算加上即将推出的鄂尔多斯项目及澳门项目,星河湾的项目数量也屈指可数。
相较于同期发展的房企而言,星河湾有点“小”。“我们只要求做精,做强,不一定要做大。”星河湾副总裁梁上燕曾指出。
不比“跑步”,比“爬山”,是星河湾发展战略的其中一个理念,即追求更高的品质,而不是盲目的速度。
梁上燕认为,艺术品本来就具有稀缺性,速度从来不是关注的重点,品质才是星河湾的制胜之道。
凭借卓越的品质,毫无品牌知名度的星河湾在2001年一炮而红,这也成就了今天的星河湾。
精耕了6年的广州星河湾,在2001年一经推出,便引爆了整个华南板块,并在全国业界赢得了“中国地产看广东,广东地产看华南”的荣誉。
确实,星河湾每到一处,即使遇上房地产市场的冰冷期,项目一开盘,依然能创造“销售的奇迹”。
四年的北京星河湾,从2005年7月2日正式开盘发售到年末,半年期网签销售额达12.4亿,同时列入北京地区住宅单盘销售前三位。
2009年8月8日,浦东星河湾开盘,6小时便创造了40亿元的中国地产销售纪录。不过,这个纪录很快被星河湾自己打破:太原星河湾开盘当日的销售额就超越浦东星河湾40亿元销售业绩。
2010年,太原星河湾以72.02亿元的销售额问鼎2010年房企住宅项目销售金额榜单,上海星河湾以31.24亿元夺得上海地区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的双料冠军。
仅凭这两个项目,星河湾集团就创下了百亿佳绩。对于其它房地产公司来说,要达到百亿销售业绩至少需要40个盘。
圈层价值
支撑星河湾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的实现,是出色的“跨界营销”和“圈层营销”理念。
星河湾在集团建设初期,追求的就不是表面的营销,而是高端阶层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梁上燕功不可没。
梁上燕给星河湾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跨界”营销。在梁上燕眼里,“星河湾不光是在卖房子,也是在卖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是她一直忙着“跨界”活动的真实目的。
梁上燕努力打造星河湾的生活圈,通过圈子影响人脉,通过人脉,推动星河湾建设。
现在星河湾每到一座城市,除了给这座城市带去最高端的房子,此外就是梁上燕整合的诸如奢侈品、教育、文化等资源,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随着外拓的不断进行,短短的数年里,星河湾构筑了中国的“金三角”——广州的“商场”、北京的“官场”和上海“洋场”。
星河湾人这样描述未来的金三角蓝图:这一世界级豪宅品牌进驻上海,将会因为她在广州、北京持续多年的热销佳绩,以及中国高端豪宅的品牌影响力,而成为上海高端豪宅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而星河湾也将在中国最顶级的三大主流城市间,构筑起一座巨大的财富“金三角”圈层,开创中国豪宅社区真正迈入国际化发展的新纪元。
但梁上燕并不满足于此,为了不同的领域整合出更大的奇效,梁上燕提出了“圈层营销”。
星河湾一直在大力宣扬这样一种概念:“购买星河湾的房子,人们除了获得功能需求之外,还有身份、地位、认同、社交等。”
新富阶层是星河湾的目标。对于新富阶层而言,高端住宅标签,是一种精英级阶层的符号,尤其是更加认同使用品牌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认可。
从04年到现在,星河湾6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举办了一千多场活动,为业主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平台。
2010年,星河湾把全部精力都投到对山西五千年文明的推动中,同时联动国家地理杂志社,拍摄山西的大美风光,举办“盛唐古建三晋探秘之旅”去探索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就在太原星河湾开盘之际,星河湾更在京、沪、粤、晋四地邀请国内外近3000名高端买家、星河湾原业主为其举行鉴赏会。
这是梁上燕的巧妙之处,在挖掘每一座城市星河湾的魅力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异地延伸圈层,从而维持这种圈层社交的稳定性。
不过,这些似乎与房地产都无关。但梁上燕却认为,这个推广成本比花再多的广告费更有实际的效果。
事实也证明,星河湾的圈层价值,是星河湾在任何市场情况下,皆能吸引众多“星迷”甚至创造奇迹的关键因素。
这只是星河湾这十多年来的成就回顾,星河湾的财富故事还在继续。
随着鄂尔多斯和澳门项目的入市,星河湾还将成就哪些财富的创造,营销价值将如何升级?
星河湾董事副总裁梁上燕访谈录
观点新媒体:星河湾发展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史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星河湾是房地产企业中善于利用财富并善于创造财富的典范,您怎么看?
梁上燕:多年来,星河湾秉承的“舍得、用心、创新”的企业精神与理念,在产品的打造上,我们不仅仅追求市场和业主的认同,同行的认同,专家的认同,乃至自己的认同,都是我们严格恪守的品质标准。
另一方面,星河湾在推广文化和为业主搭建的平台、圈层是她超乎物质的、无形的珍宝。一直以来星河湾通过各种活动,为业主营造了一个高端的生活平台,这也是星河湾的最大财富。
每到一座城市,星河湾总会先挖掘城市的文化。星河湾相信企业可以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理解一座城市的魅力。在未来,我们希望把中国更多城市的美发掘出来,我们会联合更多有共识的品牌企业、媒体一起共同把中国的美推向世界。
观点新媒体:十年前,星河湾的第一个项目在广州建起,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随后十年里,星河湾走出广州,把星河湾式精品豪宅带到北京、上海、太原,并多次缔造开盘必热销的神话,这是专属于星河湾的奇迹,能否讲述星河湾的成功秘诀?
梁上燕:从十年前的广州星河湾到今天,我们为市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许多人都在追问星河湾成功的秘诀。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星河湾的目光放得长远。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更需要关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真正需要什么,并为此做好准备,努力贴合一个地方的气质,为推动一个城市的运营做出贡献。
当中国企业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时,星河湾提出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现在,星河湾则提倡“将中国的美推向世界”,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不同的一面,懂得欣赏中国之美。
企业要有前瞻性的目光,跟上国家的发展步伐,懂得时刻修炼内功,不论市场环境如何,整个星河湾团队都一直在努力为星河湾的大品牌加分,一直在努力为市场和客户制造惊喜和期待。
观点新媒体:星河湾与苹果有几分相似,有媒体将星河湾比喻为地产界的苹果,除了在产品的创新,还贵在品牌的塑造、营销的提升与深化等,在这方面,星河湾有何想法?
梁上燕:星河湾和苹果这两个品牌企业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有着同样的执着和追求,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在设计上崇尚“以人为本”,力求将最好品质的产品献给支持和信任其品牌的人们。
其次,星河湾和苹果都非常注重创造性地进行平台建设、完善和平台资源循环。在高科技领域,“苹果”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娱乐、商务等互动交流的平台;星河湾则注重“生活、事业、修为”平台的充实和完善,它让人们在这个中国创造性的平台上互通有无,交流彼此。
正如“苹果”每次出现在大家眼前都会比以往有所创新和突破,每一次星河湾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也都是对以往的创新和突破,在品牌内涵上也更加丰富。
这十年来,人们在评价星河湾的产品品质时,都说星河湾的房子是“拆出来的完美,砸出来的品位,度出来的境界”,星河湾黄文仔董事长与乔布斯都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事业中注入了追求完美主义的灵魂和精神,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超越地产做地产”,星河湾赋予了房子另一种完美主义诠释,那就是艺术品,将房子打造成建筑艺术品是星河湾的追求之一。
观点新媒体:相对于其他房地产企业坚持的“快速”与“扩张”,星河湾走得相对缓慢,创立之初的星河湾,为何会选择这样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梁上燕: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多元化的发展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都会有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战略,以自己的特色演绎各自的精彩,这种多元化的格局才能共筑精彩。就像黄文仔董事长说的,我们不比“跑步”,比“爬山”,这是我们发展战略的其中一个理念,即追求更高的品质,而不是盲目的速度。
我们一直以建筑艺术品的用心来建造每一座星河湾,而艺术品本来就具有稀缺性,速度从来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品质才是星河湾的制胜之道。星河湾多年来始终坚守品质地产路线,在产品打造、园林规划、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坚持创新和超越,这是星河湾人始终如一的坚持。
多年来,我们从建筑风格到具体产品细节,一直以极为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进步和创新。如今,我们在建筑规划设计、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多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团队,并且他们做出的成绩也是得到市场和客户充分认可的。
观点新媒体: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财富“战争”中,星河湾创造了一套独有的游戏规则,星河湾的方法可以克隆和复制吗?
梁上燕:很多人都说星河湾在产品打造上是不计成本的,但星河湾的成本并不是单单用钱就可以造出来的,现在很多高端住宅涌现,或许有跟我们用同样的石材、同样的装饰品,但都很难找到星河湾的味道。我们在每一座星河湾上倾注的是时间,是心血,是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与阅历。
我们有十足的信心,这些都是别人很难学到的,是我们独到的市场眼光和判断力,与在硬件和软件上费尽心血,倾心打造才铸造出今天每一座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星河湾。
喜达屋原CEO Adam Aron转投万达美国院线公司AMC
2015-12-20
泛海控股发行15亿元债券 票面利率确定为5.35%
2015-12-20
万科管理层决斗潮州怒汉 停牌重组白衣骑士引多方猜度
2015-12-19
出售资产大“补血” 瑞房43.6亿港元回购上海太平桥项目
2015-12-19
现场|杨卫东:广州万科商业地产形成了三条产品线
2015-12-1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