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群 现在的需求情况不合理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1-06-21 22:27

目前的需求情况并不能反应实际的需求情况,因为现在不是市场的情况,是政府在压制的,所以这个需求情况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江苏本地的企业,总部位于南京的栖霞建设在进入无锡的过程中还是充满了颇多周折。

  最让业内乐道的恐怕莫过于2009年,栖霞接连在无锡“退地”的事情了。2009年上半年,市场还没有好转的时候,栖霞先后将几块地退还了无锡政府,而这样的做法至今在无锡也不多见。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栖霞在无锡的落地生根。据无锡栖霞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群介绍,从总部的团队驻扎到如今无锡本地化的实施,栖霞已经很好的进入了无锡。

  另一方面,汤群也多次强调,作为江苏企业,栖霞的发展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尚无全国大规模发展的迹象。

  在2011城市观点论坛无锡行活动之后,汤群接受了观点新媒体的独家专访。

  以下为采访整理节录:

  观点新媒体:我们观察,栖霞主要的发展主要还是比较偏重于江苏的市场?

  汤群:对。我们企业是国有企业,在苏州,无锡,南京三地我们把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产品都做得比较好,也没有向其他地方扩展得非常厉害。当时我们上市的时候,跟金地这些企业也差不多的规模,这几年我们相对做得没有那么厉害,我们也没有利用基金去扩张。

  观点新媒体:那为什么没有参与基金呢?

  汤群:一个目前是我们现在主打江苏的市场,在家门口。我们董事长也是省行业会长,中房协会的副会长。所以,我们在江苏做产品。

  我们和其他的企业不太一样,比如我是南京派过来。我到无锡来不光是我一个人,我们有十几个人的团队,这和其他扩张公司不一样,大部分全国扩张公司都是当地招团队,我们企业包括到无锡的人全部都是从总部来的,比较重要的人员,把这几个重要的部门、重要的团队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在其他地方的分公司和南京总部根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另外,这对整个项目的品质都有统一的延续是一致的。

  观点新媒体: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无锡和南京虽然是一个省会,但毕竟是两个市场。一个更成熟,一个可能相对发展没那么快,如果整个团队都是从南京过来的,那么,融入本地的过程会不会有不适应?

  汤群:不会。我们在当地也是招了很多人,我们大概只来了十几个人,而无锡现在是50多人,我们也是在逐步的本地化。

  我们先做的苏州,苏州当时也是很多人,现在大概只有五、六个总部的人,把本地的团队培养起来就可以了。

  因为,每个公司都是这样,比如说深圳公司在深圳做得很好,但到了外地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不能把原来母公司整个管理模式带到其他的扩张城市,而我们是先有苏州,后来到无锡。像苏州是比较典型的,几个负责人已经是本土化了。

  但是,在很多前提下我们都是招的大学毕业生,大家一步步跟着企业文化培养起来的,而且我们也在培养无锡当地人对栖霞企业文化的了解。现在苏州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当地的了,他们是从大学毕业就在栖霞建设,然后进入栖霞建设苏州公司,无锡公司,这样他成长的文化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

  观点新媒体:栖霞目前有很多的中低端住房,这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有多大?

  汤群:我们现在保障性住房都在做,因为这个毕竟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从这样几年发展下来也要有一个管理团队。

  保障性住房利润不是很高,我们有其他的来源,这个不完全是依靠保障房。我们是做成了这么大的体量,包括我们的企业员工,包括上下游的产业链,我们需要这样大量的开发量。这样是保证了我们的开发量,即使不赚钱的话,旗下员工的管理费赚了,这个利润还是有的,当然比较薄。

  观点新媒体:无锡最新的数据新开工量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无锡的供应量其实是很大的?

  汤群:无锡的供应量一直比苏州、南京在比例上低很多,因为成交量很多。这个供应量相对于成交量的比例是高的,土地供应量和成交量的比例比苏州、南京要高。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供应量高也反映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无锡的整个市场发展情况是比较稳的。

  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无锡没有大的涨幅,苏州有些房价高50%,南京房价有些高一倍,这个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原因同时也反应出整个无锡房地产市场更加稳定。所以有了波动以后,反而波动小,如果涨幅大的话波动就大。

  无锡的房价是在涨,但涨幅是不够的,跟我们的经济定位来讲是不高的,因为无锡的经济地位不比苏州、南京差、无锡的个体老板,这些富有人群不比苏州、南京少。但是,苏州是比无锡高50%,南京是高一倍,这个也是证明因为这样的供应量造成无锡市场现在的稳定,就价格没有大涨。

  观点新媒体:另外一方面,无锡的新开工量环比上升很大的,在现在的调控政策下,供需关系会不会更倾向于供大于求?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关系,或者市场的消化能力会不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

  汤群: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供需的问题,供需是什么,就是说供体是比较稳定的,大家可以算得出来,大家心里有底的。主要是需求,需求现在政府抑制需求,是这方面的问题。政府的抑制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抑制的程度,这个是对他的供给的抑制,所以目前的供给情况不是实际的需求情况。

  目前的需求情况并不能反应实际的需求情况,因为现在不是市场的情况,是政府在压制的,所以这个需求情况是不合理的。如果无锡市场相对稳定,他的调控力度会低一点,这个调控力度决定了这个需求的市场。

  观点新媒体:那您认为企业在今年的这种供需关系下资金会出现问题吗?

  汤群:后期这是可能的。但是今年和2008年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大家经常来讲2008年怎么样,到了2011会怎么样,实际上这里面的差距很大。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差距主要是哪些方面?

  汤群:很多方面。

  第一个,2008年没有这么大通胀。我们印了这么多钱,这么多钱是需要消化的,这么多钱是在往里面走。房地产资金问题不是某一个企业,栖霞资金紧张不紧张了,万科资金紧张不紧张了,经常有人分析万科一个月需要多大的现金流,所以他资金会紧张。其实不是的,万科还在收购其他的企业。当然万科现在收购其他企业,这是一个什么现象造成的,就是大家已经从2008年的市场出来以后,大家已经有很多的启示了。

  包括金地成立了房地产基金,这是他的模式,就每一个企业自身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抗风险的意识和办法都有,每一个企业都是不同的。

  另外,市场这么大的通胀,这个通胀是需要支出的。不去买房就是货币贬值,去买房去贷款,这个概念很对的。这么高的通胀情况下,五年发一倍的货币量,这样货币五年就贬值一倍。而2008年没有这么大的通胀,这么大资金要支出。为什么现在民间资本基金这么多?比2008年要大很多。

  资金方面我们讲的房地产资金是资金风险,不是说我栖霞有多少钱,万科有多少钱,不是单个企业的,是行业内的资金,只要进入行业的资金还在增加,就是行业内的资金不缺。我并不是讲每个企业,因为每个企业不怕的,你比如说哪个企业不行了,不行了只要行业内有资金进来了可以把他买断,他就不会降价去卖,2008年进入的资金没有这么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撰文:武瑾莹审校:0

请发言时务必尊重网上道德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下评论内容不代表观点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