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成渝经济区涵盖了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
2010年初,重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未来规划的五个中心城市,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心城市。但此时,成都市也适时地提出了“西部之心”的概念,试图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中心。
在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城市定位中,均提出了诸如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等概念。在产业布局上,电子信息产业等都被作为优先的选项。这一点在两地抢夺富士康和仁宝电子等企业时得到了集中体现。
重庆与成都两地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富士康、马士基、阿里巴巴等很多企业“西进”途中最后都是在成渝之间纠结。结果往往是这些企业要么舍弃其中一地,要么两地分摊布局。
这种经济上的恶性竞争,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2007年4月,川渝两省市联合研究签订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如今一晃也是3年有余。
2010年年初,国务院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先后3次召开了规划编制会,并紧锣密鼓地到四川和重庆两地调研,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初稿)》。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