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多元下的加息与限购之辩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10-11-09 09:30
评论
不同利益群体对于同一个政策会有不同的解读,加息政策的出台,势必引发各相关利益方的多元化解读。
央行终于决定启用利率工具,利用加息政策应对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实,关于央行加息的猜测,自8月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达3.5%的新高之后,一直都有。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在各种平台,发布了很多猜测性信息,成为话语争夺权和利益博弈的一部分。因为这些信息的发布,多少会影响业界和民众对于加息与否的预期。
如今,尘埃落定,加息政策已经出台。利益博弈,表现在对于加息政策解读话语权的争夺。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央行此番举动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并不认同这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严重影响,所谓的对房地产的赤裸裸的打击仅是媒体的说法。陈淮的表述是从政府的立场出发,认为此次加息政策只是国家在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并非直接针对房地产。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都表示支持和认同加息政策。潘石屹在微博上说:“这种办法抑制房价比限购好。”任志强也在微博写到:“如果早些动用利率手段,其实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平稳发展。”
作为市场化的既得利益者,相对于限购令,任、潘二人对于加息政策显然更支持和和认同。限购令是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好一点的说法,是不得而已的选择;不客气的话,那就像叶檀所说:“不过是行政权力的自娱自乐罢了。”
对于高房价向来颇多微词的时寒冰则在博客中写到:“货币政策之自私,令人扼腕叹息。民众继续遭受储蓄缩水之苦,不会有任何怜悯降临。加息不改变大趋势。”
比起时寒冰等人士更为情绪化的观点而言,万科董事长王石则显得不同凡响,出手就抢占了话语“制高点”。王石在博客上特别的转帖了香港特首曾荫权近期发表的对香港楼市现状和特区政府房屋政策做详细解读的《香港家书》里的一段话:
“在房屋问题上,市民因身处不同的位置,所要求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已置业人士当然不想楼市大跌,资产贬值;未置业人士则希望政府压抑楼价;夹心阶层期待政府推更多资助单位;而轮候公屋的则希望更多土地用于兴建公屋,确保三年上楼。由于利益多元,政府推出政策时应更加小心,不宜采取激烈的措施,以免楼市大幅波动,损害市民利益。”
不同利益群体对于同一个政策会有不同的解读,加息政策的出台,势必引发各相关利益方的多元化解读。
而多元化的解读源自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政府需要站在一个中立及独立的立场,同时保证其政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由此作为基础,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和妥协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喜达屋原CEO Adam Aron转投万达美国院线公司AMC
2015-12-20
泛海控股发行15亿元债券 票面利率确定为5.35%
2015-12-20
万科管理层决斗潮州怒汉 停牌重组白衣骑士引多方猜度
2015-12-19
出售资产大“补血” 瑞房43.6亿港元回购上海太平桥项目
2015-12-19
现场|杨卫东:广州万科商业地产形成了三条产品线
2015-12-1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