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国家发改委9月15日表示,尽管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达到3.5%的今年的最高位,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实现全年(CPI)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发改委分析了CPI在8月达到今年最高点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节日消费增多等短期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有关。
发展改革委指出,在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在居民消费中,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受企业和商家提前备货、制作月饼,猪肉、鸡蛋进入消费旺季,价格上涨较多;加之天气转凉,立秋后部分品种蔬菜陆续下市,蔬菜价格季节性回升。
而从后期走势看,价格总水平并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原因有四点:
一是粮食价格将趋于稳定。东北、华北、南方粮食作物长势都好于预期,今年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这就有利于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从而也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奠定基础。
二是生猪价格将趋稳。近期将逐步向市场投放今年4月份收储的部分中央储备冻肉,以保障两节期间市场供应。加之目前生猪生产能力仍保持较高水平,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三是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居住类、服务类价格大多仍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价格调整的力度和节奏。
四是去年后几个月涨价的翘尾因素将快速消褪,有利于后期同比涨幅回落。
综合分析,实现全年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