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王小明 任志强估计没有想到,现在的华远虽然并不缺拿地的钱,但仍然在北京的土地市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
9月9日,北京国土局公布了北京两幅住宅用地的开标结果,昌平区回龙观一幅住宅用地和大望京村3号地分别被北京住总与万科联合体、上海绿地顺利中标。
同样对昌平区回龙观地块寄以厚望的华远地产虽然报价最高,但最后仍然不得不面对空手而归的尴尬局面。
这样的结果恐怕并非偶然。种种迹象都表明,调控多月之后的土地市场正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转变,房企大鳄们已经开始重启新一轮的土地储备步伐,但不少实力稍弱的中小房企,甚至包括华远这样的地方性国企在内,在土地出让改革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双重影响下,已经被逼游离于土地市场的边缘。
9月8日上海、厦门的两场土地拍卖正是这场调控之下土地变局的缩影。
起始价就已高达34亿元的上海黄浦江沿岸地块虽然引起了80多家房企关注,但最终这场拍卖演变成了新鸿基、和黄、九龙仓、绿地等房企大鳄们的一场盛宴。
厦门同一日四幅地块的出让,争抢到最后的仍然是保利、招商这样的央企龙头。
梳理8月份以来的土地市场成交情况亦可发现,万科、保利、绿地、龙湖、越秀城建、万达、九龙仓等龙头房企成为了土地市场上的绝对赢家。
根据中原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统计,仅万科一家,8月份里就在深圳、长沙、福州、沈阳等地购入商品住宅用地166.5公顷,购地金额高达78亿元。
而保利、绿地、龙湖、越秀城建、万达、九龙仓也是近期多个地王项目的主角。就连半年以来都未在内地土地市场拿地的中海也在西安低调出手,悄然圈下了44.7万平方米的土地。
对于这些房企而言,动辄数十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显然并不成为问题。上半年尽管调控风紧,银根紧缩,但这几大房企的现金流情况从报表上看起来仍不足为虑。
它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在下一个行业高峰期到来时,能保证自己手头上有足够的房子在卖。
这是包括华远在内的实力稍弱的房企所面对的困局:在四月房地产调控和土地招拍挂改革开始实施之后,大小房企的起跑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土地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
目前仍不完善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土地招拍挂改革,显然给中小房企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它们承担着这种不完善的市场规则所带来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对于他们的影响往往有可能是致命的。
而从另一方面而言,房企大鳄的土地狂欢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却暗藏隐忧。
调控至今,房价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调,成交却开始出现了缓慢的回升,在这种真假回暖问题的争议中,土地市场的急剧升温极有可能会给房企发出错误的信号,稍有不慎可能就将招致更严厉的二次调控风险。
各地政府为完成今年供地的计划,土地供应快速放量为“地王”的诞生创造各种条件。在这种复杂的政策环境下,走在后调控时代道路上的大小房企仍需小心翼翼,避免一场狂欢之后,陷入更寒冷的调控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