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国土部“黑名单”背后的信号
作者: 陈小丽     时间: 2010-08-03 19:10:57    来源: [ 观点网 ]

在国土部出炉的“黑名单”转交银监会,并将分发到各商业银行,银行才真正是这一行动的核心所在。

  观点网 陈小丽 国土部将出炉的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移交银监会的消息,让中国房地产企业现在有了新的担心。

  8月3日,国土部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引发了强烈热议,闲置面积近万公顷,涉及的合同总价款高达2560947.855万元,最长闲置时间接近20年,其中80%的闲置土地可能被收回。

  据透露,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将这份涉及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统计表交予银监会,银监会将根据这份“黑名单”做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

  媒体消息称,这份《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中,详细列出了省市、项目名称、闲置土地的受让人、合同编号、合同签订时间和约定的开竣工时间等内容。其中北京、广州、海南、江苏等地成为闲置土地“重灾区”,闲置土地分别为160宗、54宗、77宗、48宗,四地闲置土地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70%以上闲置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土地供应量足够,但土地实际供应量可能不足。“囤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即整体规划过程中土地开发前期手续没有完备,导致土地不能进行开发,另一方面是开发商的原因导致。其中,被直接点名的闲置土地持有者包括华润置地、泛海建设以及新世界等知名房地产企业。

  在外界看来,国土部这招有点狠。事实上,在国务院部署的楼市调控工作细化之前,证监会已经就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工作与国土资源部合作,由国土资源部首先在闲置土地等方面出具意见,合格后的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申请方可进入证监会的审核程序。

  与此同时,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楼市系列调控政策,银行方面将对于有闲置用地的房地产企业,执行限制贷款、停止授信的政策口径。颇为遗憾的是,当时银行系统里始终没有完整而系统的囤地企业名单,在国土部出炉的“黑名单”转交银监会,并将分发到各商业银行,银行才真正是这一行动的核心所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近期监管层对房地产信贷尤其是开发贷款风险发出密集警告,在持续的楼市调控下,部分开发商已出现资金链紧张风险,除了求助代价高昂的信托融资渠道,不少小型开发商无奈选择出让股权。

  可以确定的是,在拥有了这份名录之后,银行将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信贷方面予以限制、封杀。而监管高层人士亦坦言,部分房地产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现象。显然,政策层还是比较担忧部分房地产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对此,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此前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对开发商而言其中之一的风险就在于信贷,对中小企业的压力肯定会很大。因为有开发贷款的收紧。开发贷款收紧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按揭贷款下降。这就是对每一个企业的考量,大企业也有大企业的考量,大企业规模大,几十个,上百个项目都在那里。”

  放眼望去,楼市交易持续萎缩,开发商销售资金回笼不畅,令开发商资金链吃紧,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过剩产业等三大领域不断凸显的信贷风险,迫使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不得不把不良贷款的处置和信贷风险的防范摆在最优先的位置,放松信贷几无可能,加之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亮红灯,房地产信贷呈现“急刹车”的趋势,也令开发商苦不堪言。

  姑且不谈国土部闲置土地黑名单背后那些悬而难解的顽症,以及越加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问题,就国土部此次大张旗鼓的表演,公众都会发出惊呼并给予热烈掌声。

  这个场景,该有人欢喜有人忧了,对于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考验。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