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一周评述:民生为重 房地产的轮回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10-03-07 23:11:23    来源: [ 观点网 ]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中国房地产将如何面对陆续暴露的种种弊端?

  这两天的“两会”依然热闹,热闹的是房地产话题。

  就像统计局之前公布的的全国2009年房价涨幅数据一样,发改委主任张平在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四万亿投资未有进入房地产”的说法也遭到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官方和民间对中国房地产在2009年里运行轨道的观察似有天壤之别。

  对此,统计局长马建堂很恼火,因为他的属下告诉他,目前的统计体系没有问题,数据也真实可靠,唯一不能解释的是,为何来自公众的质疑会如此强烈?被召集到国家统计局开会的开发商们聪明一点,他们似乎给马局长拿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现在的房价统计数据属于抽查,而抽查的数据又是地方的城调队让开发商自己报的,难免有虚报;另外,统计出的平均房价不能反映问题。把每平方米三千元的房子与八万元的房子进行运算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尽管这场非正式的讨论也未有正式的结论,但来自统计局的消息称,今后的房地产统计的数据来源可能要做调整,具体怎么调整则未有定论。

  在马局长之后,不知道张平主任又会以怎样的说法回应公众对于“四万亿投资未有进入房地产”的质疑?

  事实上,这些争议的结果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中国房地产将如何面对陆续暴露的种种弊端?

  1998年,是以商品化为标志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启动“元年”。福利分房取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公布实施,1997年到2007年由此成为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里,中国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效燃料”:中国房地产业每年的增速几乎都达到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官方数据显示,1997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到2007年,这个数字被提高到了10.3%,房地产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这个黄金十年的前期,房地产基本上处于一个毫不顾忌的粗放型发展状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房地产的调节作用大大超过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商品房的利益诱惑让政府最初制定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住宅体系如同虚设;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以商品房为供应主体、经适房等保障性的政策性商品住房为辅助的住房供应体系,高房价的祸根由此埋下。在2004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施行后,房价飙升的导火索终于点燃,于是有了今天这个房价狂欢的年代。

  如今,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如何补上“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课成为了政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温总理在两会上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同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在之前国务院下发的“国四条”中相关条款中也提出了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改革迹象初现。如果说1998年,是以商品化为标志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启动“元年”,那么2010年无疑将成为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元年,中国房地产将在2010年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年代。

  欣喜之余,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只是导致房价飙升的一方面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才是高房价背后的最大祸根。但从目前出台的各种调控政策来看,均未触及到土地制度改革这个根源所在。

  并不能因此责怪年轻的中国房地产,毕竟未来的改革之路仍然很长,在走过十年历程之后,中国房地产迎来的只不过是一次自我调整的机会,纵然房价今非昔比,但这也是一次轮回的重启。以民生为重,希望仍在。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信托融资圈地或已到梦醒时分

开发商希望通过信托来支付或储备地价款的黄粱美梦,恐怕已经变成了现实中不可能的任务。

·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重出江湖的土地协议出让

·一周评述:热钱冲击下的海南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