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作者: 徐耀辉     时间: 2010-02-23 23:39:14    来源: [ 观点网 ]

如果地方政府落实、执行不力,那么“国十一条”的一切政策都是纸上谈兵。

  观点网 徐耀辉 春节刚过,人们还未从长假综合症中回过神来,北京市十一个部门就已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4号文件精神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具体措施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入手,包括: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销售住房的税收政策;严格执行“限外令”;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和批后监管;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各区(县)政府落实政策。

  对比国务院1月10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实施意见》其实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只是细则方面上的完善和补充,是“国十一条”在北京的落地政策。因此,此《实施意见》被各路媒体称之为“京版国十一条”。

  实际上,在“国十一条”出台之前,上海、深圳、天津、南京、成都等地方政府为配合去年12月颁布的“国四条”,多多少少都出台了楼市新政,全国各地楼市因此逐渐步入“观望期”,各地方政府、刚性需求及投资、投机需求等均在政策风向中等待靴子的落下。

  靴子里装的就是“国十一条”。

  众所周知,“国十一条”出台针对的就是“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其一系列调控措施下了大力气,调控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最关键的却是第十一条: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抓落实。

  或许说白了就是,如果地方政府落实、执行不力,那么“国十一条”的一切政策都是纸上谈兵。

  从另一方面来说,地方政府有着卖地的冲动,土地是地方政府的财源和政绩。但在2009年的地王狂潮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各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却交不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全国人大去年10月底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前三季度完成率不到三成。

  而“国十一条”通过问责制,督促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环节中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无疑将各地方政府摆上了油锅。

  北京贵为首都,位于“天子脚下”,但偏又属于“房价上涨过快”的“部分城市”之一,其在油锅里煎熬的难受程度,从近期北京不断出台的政策与地方政府领导的言论可窥见一二——

  1月13日,江湖传言,北京将重新执行“限外令”;1月21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表示,2010年北京市将投1000亿元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其中50%要建成保障性住房;1月22日,北京处置大龙地产等欠款房企,打击囤地;1月25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要依法查处占地不用、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1月27日,北京财政局表示,政府不会过度依赖土地收入。

  细细看来,以上一系列政策在2月23日出台的“京版国十一条”中均有具体体现,可以说,以此“京版国十一条”为标志,北京的楼市调控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靴子已经落下,楼市观望时代结束。

  一方面,北京为全国各地方政府作出了“榜样”。另一个方面,北京如此主动地赶在“两会”召开之前出台“京版国十一条”,已可见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给北京政府带来的压力。

  房地产毫无疑问会成为今年“两会”讨论的焦点,而按照以往惯例,一般是“两会”定下政策基调后,地方才会相继出台相关行业政策。“国十一条”及“京版国十一条”的“早到”,很难说亦会给两会的讨论定下基调。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