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调整、银行坏债的增加,是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08年年底,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过回调的迹象。当时,很多房地产商感觉到,冬天可能就要来到。但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房地产业因祸得福。2009年,几乎在一夜之间,房地产业从冬天进入了夏天。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优惠政策刺激下,中国的房地产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2009年中国房价连续10个月上涨,而且涨幅越来越快。从最近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已经开始对房地产泡沫表现出关注和担忧。但是,中国房地产的泡沫究竟会怎样被刺破呢?
首先,回答一个老问题:为什么要关注房价的上涨?如果房子只是一种“正常市场”上的“正常商品”,供求决定价格,它爱高就高,爱低就低,政府管它做甚?问题在于,房子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首先,住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如果低收入家庭无房可住,就成了社会问题,就需要政府解决。其次,在中国,房子还成了投资品。由于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但我们的银行存款利率却低得可怜,逼得中国的老百姓一定要去投资,好让自己的血汗钱不贬值。投资什么呢?看来看去,无非股票和房子,两相比较,房子似乎还更加靠谱,所以,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多。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一定要把房子当作投资品,要用金融市场的逻辑理解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如果房价上涨,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房价上涨,会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而房地产几乎成了中国经济中硕果仅存的“支柱产业”,所以,房地产投资的过快上涨,最终会带来全面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抬头。还记得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吗?很多学者说,那是因为猪得了蓝耳病,其实,猪肉价格上涨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都进城盖房子,养猪的农民越来越少,吃猪肉的人越来越多,猪肉价格不涨才怪。第二,房价上涨,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房地产。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制造业不赚钱,服务业不让赚钱,只好投资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变成了房地产企业,这个经济体系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森林中不能只有一种树,经济体系中也不能“废黜百家,独尊一家”。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所有的企业都变成“同质(homogeneous)”的,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更令人担心的是,过快的房价上涨会导致房价突然暴跌。当牛市刚刚出现的时候,资产价格的上涨会比较缓慢,但是到牛市快要崩溃的时候,恰恰是资产价格上涨最为疯狂的时候。这就是行为金融学所说的“羊群效应”:所有的人在贪婪的时候一起贪婪,在恐慌的时候一起恐慌。由于中国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房地产市场从涨到跌的周期,所以“羊群效应”在中国表现得更加疯狂:人人都是“喜羊羊”,没人害怕“灰太狼”。
然而,是泡沫一定会崩溃的。假如房价疯狂下跌,我们都在一条船上,谁都跑不掉:地方的土地财政将出现巨大的窟窿,银行的土地开发贷款、对房地产商的贷款以及对买房人的按揭贷款都会成为坏债,涉及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会急剧恶化,指望买房养老的中国家庭也会陷入困窘和绝望。假设中国没有办法绕过这道险关,以前二、三十年的经济繁荣,都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当年,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年均GDP增长速度超过10%,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崩溃之后,一下子进入了零增长率的泥潭,都说日本有“失去的十年”,现在都失去20年了,自民党都失去了,经济依然毫无起色。日本的教训,可为殷鉴。
什么会刺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呢?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流动性;二是杠杆率。流动性决定了房价会不会提高,杠杆率决定了房价下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有多大。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因素对中国楼市都是利好。
先看流动性。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采取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一年时间,银行新增加的贷款超过10万亿。货币发行过多,在短期不会马上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是有“粘性”的,调整起来很慢,但是,股市和楼市却可以被迅速推高。正是由于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才导致了2009年的火爆牛市。我们估计,2009年至少有6万亿流入了股市和楼市。那么,2010年的流动性还会这么多吗?可能会减少一些。如果还是像2009年这样的刺激力度,我们测算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会达到16%!但是,我们很难设想政府会猛踩刹车。估计20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仍然会在20%左右,2010年还是“不差钱”。流动性多就意味着房价会继续上涨。
再看杠杆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其他的市场很不一样。比如,中国人尽管很穷,但是买房的都是年轻人,而且一买就是大房子。这是因为,年轻人买房的时候往往都要依靠双方的父母,是整整一个大家庭的人来供养一套房,父母会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孩子买房。而且,越是有钱的人,似乎在买房子的时候越不用按揭,拎着一口袋现金就付全款。从最近两年按揭贷款的数量和商品房销售额推断,靠按揭买房的大约只占1/5。还有,中国人买房的首付比率是比较高的,至少是20%,买第二套房子可能得首付40%、50%。单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中国的杠杆率远远比美国、日本都要低。杠杆率低就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加有抗跌性。
遗憾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导火索,很可能不在房地产市场上。
第一,货币政策的调整最有可能导致流动性的减少。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强劲的V型反弹。展望2010年,中国经济仍然可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如果增长速度过快,又会带来全面过热和通货膨胀。我们预测明年的通货膨胀率仍然会会在3%左右,但从全年的趋势来看,通货膨胀会逐渐升温,到年底可能会升高至4.9%左右。假设通货膨胀再度抬头,央行就会采取加息或其他紧缩政策,一旦流动性收紧,房价很可能应声而落。更具意味的是,2010年如果出现过热,祸根很可能是在房地产部门。房地产投资增长越快,房价下跌的概率就越大。房地产企业大干快上的结果,是给自己挖一口更深更大的坑,到时候栽进去。
第二,尽管按揭贷款的杠杆率不高,但是房地产商贷款的杠杆率却很高。中国的房地产商,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回想2008年下半年,银根紧缩几乎让一批房地产企业破产。房地产商贷款的杠杆率很高,地方政府贷款的杠杆率比房地产商贷款还高。各地政府的融资平台,杠杆率高到什么程度,我们望都望不到顶。各地政府需要这么多的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不幸的是,这一轮基础设施投资中,很可能会有大量的重复建设、豆腐渣工程、无法带来正的收益率的项目。今年明年,项目没有完工,问题也不会出现,但两三年之后,竣工剪彩之日,就是问题浮出水面之时。地方政府一旦出现财政压力,银行的坏债很快就会增加。坏债增加之后,银行就会不得不收缩信贷。房地产企业随之会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会进一步恶化,于是银行就会不得不进一步收缩信贷。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风险从来都不是能够完全隔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再度上演。
所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不能只是看房地产。货币政策的调整、银行坏债的增加,是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大的风险很可能不是在2010年,而是在更晚的时候,但中国房地产调整的时刻来得越晚,要栽的跟头就越狠。
·大龙是条什么龙? 10/02/01
·大龙地产50.5亿北京“双料地王”被收回 10/02/01
·淘金者们悲欣交集海南梦 10/02/01
·传1月份新增信贷接近1.6万亿 10/02/01
·《住房保障法》起草 将问责地方政府 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