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金之地不难,像和田,淘金者开着挖掘机去挖地三尺,金子被人家淘走了,留给子孙的是一堆沙子。
这几天,新闻晨报有关上海白领移居其他城市的报道,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议。我的一篇题为《冲出围城的不都是骑士》的文章也触发了激烈讨论。华西都市报发表了题为《淘金者只往生金之地去》的文章,提出不同观点,认为冲出“围城”当然不是骑士的浪漫主义,也并不一定是草根的无奈之举。既然是淘金者,自然就会奔往生金之地。
上海,淘金者的天堂,冒险家的乐园。殖民时代如此,如今的后殖民时代依然如此,只不过,更多的是欠发达地区很多人心中有个“想象的上海”。现实的上海不是许文强的上海滩,套用一句流行语:别迷恋哥,哥只是传说。
淘金者只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小群人,而金字塔底端的大部分的上海白领只是“蜗居”中的贫嘴张大民。淘金者一文的作者在这一点上,断章取义了我的观点。
我很赞成白领做勇猛的骑士,奔向新的淘金乐土。不过,我更想探究相当部分白领得不到幸福感的原因。借用单世兵的提法:白领阶层被迫移居二三线城市,其实体现的只是悲情的“生活经济学”。
以我在上海的调查,这一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主要有两点:房价蹿升背后的贫富差距和城乡二元对立制度缺陷。
上海房价从几千到几万一平,短短几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房价收入比更是远超警戒线。有点钱的白领还可以跟风追高做房奴,手慢点则是眼睁睁看着房价一骑绝尘唯有抓狂。房价飙升客观上造成居民财富两极分化已是必然。我赞同时寒冰观点,住房正如机器主宰人,现代卓别林享受的也只能是被异化的幸福。
但是房价高不是不幸福的绝对理由。我在纽约亲身观察发现,纽约房价也高,不过白领却住在哈德逊河对岸的新泽西州小别墅,每天坐火车来曼哈顿上班,而穷人和蓝领则是居住在市中心的保障房,各取所需依然幸福。
即使你做了房奴,入籍也是长痛。每年上海户口僧多粥少,只有30多所指定重点高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才可经过严格电脑打分入籍上海。而大部分白领则被堵在户籍制度之外,只能办理居住证。社保、医疗方面的差异,北漂、蚁族和民工都难以获得归宿感,他们的命运更需要我们关注。
即使如此,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上海将是中国未来名副其实的“生金之地”。但是上海发展最大的敌人就是急功近利的“淘金思维”,“生金之地”不都是“幸福之乡”。
例如成都,我很羡慕他们要打造成文化之城、生态之州以及幸福之都。这才是这座城市长久魅力之所在,而不是克隆功利的“淘金天堂”。
做生金之地不难,像和田,淘金者开着挖掘机去挖地三尺,金子被人家淘走了,留给子孙的是一堆沙子。
·苏州印象 09/11/24
·太平人寿逾15亿收购太平置业沪上物业及股权 09/11/24
·“铁本案”第二 地产富豪黄善年造船“沦陷” 09/11/24
·佳兆业披露招股书 今年已售60.7亿元 09/11/24
·上海迪士尼版图落定 受益房企囤地忙 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