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方雄:房企融资缩水非拐点 IPO窗口不会关闭
来源: [观点网]
时间: 2009-11-22 16:59
评论
从短期来讲最佳的上市窗口应该是在8、9月份。在未来几个月由于供求关系,很多企业都挤在这个窗口上市,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讲,这未必是最佳时机,但是我们觉得明年这个窗口会重新展开。我觉得整体来讲对中国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窗口在这一轮周期当中没有结束,明年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最近在香港有很多内地地产商正在排队上市,有些开发商上市首日股价就跌破了发行价,有些开发商就不得不缩减上市融资的规模。
一个非常非常短暂的消化不良的现象
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窗口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金融风暴爆发以后,实际上都是关闭的,就是说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走向这个窗口,这个窗口也没有向他们打开。好不容易全球金融风暴似已结束,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也非常强劲,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上融资还这么艰难呢?
目前市场上面临的这种融资困难的现象,尤其在香港这个现象,应该来讲是一个相对的现象,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现象;应该是一个短暂的,而不是一个长久的一个现象。怎么讲呢?实际上大家也提到摩根大通在8、9月份掌握了一个非常好的窗口,为恒盛地产进行了融资,我们为恒盛地产融资还是非常成功的,当时做这单融资的时候市场的氛围和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在融资的过程当中,我们在香港同时为三家中资背景的企业做了10亿美金以上的融资,这里面包括恒盛地产,也包括澳门永利,永利是在澳门经营商业地产,这几个融资规模实际上都是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想。
因为8、9月份市场的份额很好,股市反弹非常厉害,定价也就比较进取,可能市场在这么进取的定价环境之下,再一看未来排队上市的房地产商极其多,市场因此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短暂的消化不良的现象。
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训呢?就是这个窗口时开时关,这个时机的把握非常非常重要。这个时机的把握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融资窗口现在仍然是打开的,但是市场环境,投资者的情绪好象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实际上不是对这个产业的前景发生了变化,只是对定价的一个相对的敏感性和短期一个供求关系造成的。因为在未来的几个月里面,还会上市的地产企业太多了。大家都集中在这个时间窗口里面,但是市场的容量有限。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兼中国综合公司/企业投融资主席 龚方雄
现在可能并不是最佳的一个上市的窗口
现在的市场是在预测着明年政策可能会发生的一个转向。大家知道从8、9月份A股市场开始,香港也是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有一段时间是一直是跑出大势,所以我们认为,从9月末期到今年年底其实从上市的角度来讲可能并不是最佳的一个上市的窗口。
但是到明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甚至全年,我们认为房地产上市窗口一直会开放。怎么讲呢?这个要结合对经济和市场的判断来看。首先是经济,全球经济现在处在复苏阶段,中国经济的复苏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之下,明年经济的表现应该会好于今年,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表现会好于今年。
这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明年增长的动力会发生变化。今年主要是靠四万亿,四万亿集中于国有企业,有一种现象大家一直在热议,就是所谓的国进民退,但是明年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会有所改变,因为明年经济成长的动力可能会来自于出口,而不仅仅来自于国家对内需的拉动。今年8%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来讲是在出口下降20%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明年我们国家的出口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就可能会从20%的下降变为10%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反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口能够做到10%的增长,明年中国经济就不是谈保8%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可能超过10%的成长。我们认为超过9%以上的成长明年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企业的效益会更好,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效益,因为这个部分跟民营经济有很大的关系,跟非国有经济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大家知道今年虽然贷款额巨大,但是很多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拿不到钱,只要出口回来了,那么企业的自有资金,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就会改善。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盈利性也好,整个经济的成长率也好,明年会好于今年。
整体来看我们对股市的判断是,仍然处在一个牛市运行的阶段。这个牛市运行的阶段在8月份、9月份市场调整过程中得到了考验。我们觉得这一波股市重新站上3000点应该来讲是一个比较可持续预见的过程。我在6月份就讲过,在未来6个月我们A股市场至少还有20%的上涨空间,6月份我敢讲这个话,就是当时我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会好于很多人的预期,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也会好于很多人的预期,所以才敢讲这个话,虽然当时市场上氛围还很不确定。
现在三个月过去了,股市仍然徘徊在3000点,我们的观点有没有变呢?没有变。6-12月会上升到3600点左右,现在三个月已经过去了,这个观点不变的话,在未来3-9个月A股市场至少还有20%的上涨空间。所以在经济越来越好、股市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变差,最近很多所谓的房地产的拐点是否又已经出现的说法是杞人忧天。
现在大家知道房地产开发商的业绩基本上在头7个月全年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房地产开发商实际上是待价而沽,不急于卖盘,所以成交量的下跌是一个非常非常技术性的问题。而且从市场来讲,大家知道为什么前段时间A股市场还有香港市场房地产股会调整那么多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由于成交量下降引发的是不是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拐点的争论。现在我觉得大家的共识已经明确了,这个应该不是拐点,所以最近几天房地产股反弹得非常好;第二就是市场对流动性、对未来的政策走向要做出一个判断,要做出一个提前的消化。这个从现在到年底也会进展得差不多七七八八,到明年如果政策上真正开始调整,真正开始加息的时候,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尤其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会这么大,市场永远是提前消化的。当你这个消息真正来临的时候,市场对这个消息就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一个流动性问题。首先大家知道贷款流动性常常都是前高后低,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月有1万亿左右的贷款,到下半年,每个月只有4、5千亿的贷款,但是从明年一季度开始银行贷款又会增加,这是银行体系运作的规律。到明年上半年,尤其是1月份开始,贷款的增速又会增加到8、9千亿的时候,市场又会感觉流动性来了。但是明年第二季度的贷款规模可能还会比现在要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明年房地产市场也好,股票市场也好,还会有另一波的热潮。所以我刚刚讲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市场的转向。
现在还是一个比较漫长复苏周期的开始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明年假如出现政策上的转向,紧缩的程度会有多大?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认为明年即使政策要紧缩,紧缩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我本人也一直在强调,这一波全球的经济复苏是由库存调整,重新添加库存所带动的一波周期性反弹。
全球经济成长的长期周期性问题并没有解决,美国的经济成长率已经从3%降到2%,未来18个月如果美国经济有接近4%左右的成长的话,到2011年、2012年的成长率可能又会回到1%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现在都齐声合力在宣导一种理念:现在还不是退市的时机,现在政策还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因为各国政府,包括我们市场参与者对这次经济复苏的势头到底能维持多长,心里没有底。所以不可能出现明年大规模加息,到后年、大后年又减息的情况。
要一直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明年市场所期望的紧缩会非常温和,到这个紧缩真正来临的时候,随着中国经济层面基本面不断的好,市场对紧缩的接受度会非常强,不会阻挡整个市场上升的空间。
再就是流动性相对充裕的状况会长期存在。低息相对充裕的状况,利息相对充裕的状况会长期存在,如果存在这种状况,有一种现象就是所有的纸币都会出现贬值。前段时间商品资源类的股票上涨很快,国际油价现在也回到80美金,黄金突破了1000美金,美金出现了相对的走软,贬值的只是一些高息货币。
这个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欧元也好,美金也好,日元也好,所有的主要货币利息都很低,所以现在金融市场对基金的套息盘,不像以前日元利息为零,你就去买美金,买欧元,买英镑,现在大家的利息都很低,你去做空一种货币,那个息差套得并不多,一般不会出现在金融风暴之前日元连续不断从80贬到140这种情况。美金会贬值,但是会继续温和性的贬值,那么对高息货币,比如澳元会贬值多得多一点。
但是由于所有主要货币利息都很低,而且各国央行还强调不轻言退市,在利息这么低的情况下,如果大家想借美元,想借货币,买什么呢?是买实体资产,买有形资产。所有纸币都要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有形资产,实体资产就会增值。
在全球纸币还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而且通货膨胀在实体经济中很难出现的情况下,什么东西会增值呢?土地、黄金、资源、商品这些东西会增值。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我们绝对不同意最近所谓的融资窗口的讨论,最近所谓成交量的下跌预示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拐点,我们觉得这个拐点还远远没有到来,因为这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一个复苏周期的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
喜达屋原CEO Adam Aron转投万达美国院线公司AMC
2015-12-20
泛海控股发行15亿元债券 票面利率确定为5.35%
2015-12-20
万科管理层决斗潮州怒汉 停牌重组白衣骑士引多方猜度
2015-12-19
出售资产大“补血” 瑞房43.6亿港元回购上海太平桥项目
2015-12-19
现场|杨卫东:广州万科商业地产形成了三条产品线
2015-12-18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