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_复苏与改变中的房地产新未来
石油巨头:拟模糊化油价调整机制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5时47分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最近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进一步完善和修改5月初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认为当前的《办法》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详细内容中国之声连线记者冯雅进行报道。

  主持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对于当前的油价运行机制具体有什么样的看法?他们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记者:两大集团认为,现行的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每次到了价格调整窗口期,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销售。两大集团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

  两大集团建议,现在执行的4%的涨跌幅,可以设计成一个区间,比如说当国际油价变化在4%到10%之间,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就是说,不能把百分比限定那么死,这样发改委在调价时,回旋的空间更大,也可以减缓外界的压力和投机行为。

  两大集团还表示,当前定价机制中,成品油联动依据的价格是国际原油三地的加权平均价格。这也是一个问题,业内人士很容易根据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净值计算出国际油价的涨跌幅。对此,中石油、中石化建议,应当进一步把加权平均法细化,把欧洲等地的移动价格,包括汇率、关税等加入,同时对加权权重等数据进一步“模糊化”,以防止投机。

  在两大集团看来,新公布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太死板,跟不上国际油价变化节奏,并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油价的联动,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还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操纵。

  主持人:业内专家对于两大集团的建议是什么样的看法?

  记者:我曾经也就两大集团反映的这些问题采访过业内专家,比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确实可以尝试把22个工作日的平均移动价格再调整一下,这样能更快反应国际油价的变化,从而对国内油价做出调整。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也认为,调价机制中的调整周期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可以先试点,比如先调到半个月,试行一段时间可以考虑到一个星期。

  此前,发改委有关人士也曾经跟我说过,不公布详细的定价办法,很多方面都有怨言,认为不透明。但公布了详细的定价办法,又导致了这么强烈的投机行为。但即便是现在这样透明造成了不少投机行为,有些人还认为不够透明。发改委认为,这种要求是没有道理的,过于透明造成的投机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发改委有关官员并不赞同过于透明的定价办法,让市场轻而易举就能算出国家什么时候会调油价,从而产生投机行为。事实上,在国际上,各国的石油定价办法都属于国家机密,不会随便公之于众的。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确实有些过于透明了。

  中石油中石化建议模糊化处理成品油调价机制http://finance.QQ.com2009年08月02日16:42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2618)中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5时47分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最近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进一步完善和修改5月初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认为当前的《办法》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详细内容中国之声连线记者冯雅进行报道。

  主持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对于当前的油价运行机制具体有什么样的看法?他们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记者:两大集团认为,现行的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每次到了价格调整窗口期,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销售。两大集团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

  两大集团建议,现在执行的4%的涨跌幅,可以设计成一个区间,比如说当国际油价变化在4%到10%之间,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就是说,不能把百分比限定那么死,这样发改委在调价时,回旋的空间更大,也可以减缓外界的压力和投机行为。

  两大集团还表示,当前定价机制中,成品油联动依据的价格是国际原油三地的加权平均价格。这也是一个问题,业内人士很容易根据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净值计算出国际油价的涨跌幅。对此,中石油、中石化建议,应当进一步把加权平均法细化,把欧洲等地的移动价格,包括汇率、关税等加入,同时对加权权重等数据进一步“模糊化”,以防止投机。

  在两大集团看来,新公布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太死板,跟不上国际油价变化节奏,并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油价的联动,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还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操纵。

  主持人:业内专家对于两大集团的建议是什么样的看法?

  记者:我曾经也就两大集团反映的这些问题采访过业内专家,比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确实可以尝试把22个工作日的平均移动价格再调整一下,这样能更快反应国际油价的变化,从而对国内油价做出调整。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也认为,调价机制中的调整周期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可以先试点,比如先调到半个月,试行一段时间可以考虑到一个星期。

  此前,发改委有关人士也曾经跟我说过,不公布详细的定价办法,很多方面都有怨言,认为不透明。但公布了详细的定价办法,又导致了这么强烈的投机行为。但即便是现在这样透明造成了不少投机行为,有些人还认为不够透明。发改委认为,这种要求是没有道理的,过于透明造成的投机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发改委有关官员并不赞同过于透明的定价办法,让市场轻而易举就能算出国家什么时候会调油价,从而产生投机行为。事实上,在国际上,各国的石油定价办法都属于国家机密,不会随便公之于众的。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确实有些过于透明了。

  而此前发改委于28日下午宣布,29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相当于每升降低0.16元和0.19元,与国际油价总体走势保持一致。

  近期中国成品油历次价格调整

  2009年7月28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2009年6月1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每吨上调400元;

  2009年3月25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5日,发改委决定再次降低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

  2008年6月20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每吨1500元;

  2007年11月1日,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500元;

  2007年1月14日,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3月26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相关文章

·实穿,挽救衰败的高级定制 09/08/02

·发改委:改进房地产价格和收费监管 09/07/31

·央行:货币政策可根据经济走势微调 09/07/31

·政府之手:虚假地王背后的楼市“红灯” 09/07/31

·瑞银:存货下降致沪深两地房价上涨 09/07/3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