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的一地鸡毛
从2007年至今,格力地产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用于重组*ST海星,然而证监会批复核准重组方案的有效期2009年9月17日已经逼近,*ST海星的重组却还未进入实质阶段。
2007年12月,当时的海星科技发布公告表示,格力地产将对其进行重组,重组的将分两步进行,首先由海星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海星集团向格力集团协议转让海星科技60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77%,若收购成功,格力集团将成为海星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随后海星科技将与格力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公司拟将置出约5亿元的资产,其中包括流动资产、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相关负债;而拟置入资产为格力集团全资拥有的两家房地产公司100%股权,置入资产超出置出资产交易价格的差额部分,将由海星科技向格力集团以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4亿股股票的方式支付,发行价为6.71元,即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2008年2月20日,海星科技对外公告,该公司董事会已经于2月18日批准了与格力集团资产置换及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格力地产的重组终于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此后海星科技的“问题”开始显露。
据披露,格力地产拟注入海星科技的资产中有一块土地的所属权仍在诉讼纠纷中,但海星科技公布的公告中并未提及此事。
从这次“隐瞒事件”曝光之后,海星科技更多的隐藏事件逐一被曝光。2008年10月,海星科技最重要的两笔诉讼被披露出来——即是与中铁十五局及中天建设的两起纠纷。
面对“突然出现”的上亿元债务,格力地产如果继续完成重组就意味着要承担所有的债务,甚至在资产注入后也面临被法院查封的风险。
而后,海星科技更多“掩埋的真像”被公之于众,即使上证所因信息披露问题公开谴责时任海星科技董事的原董事长荣海也无济于事。海星科技多次发公告宣称这些隐瞒讼诉“不利于重组进行”。
另一方面,海星科技投资高速公路失利,也为其业务带来了巨大亏损。这些债务的产生,更加深了其重组的难度。
但格力地产还是寄希望能借壳上市,也不甘心此前的所有付出付诸东流。在重组仅剩两个月的时间之下,格力地产给海星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限时解决“问题”。
·格力地产重组海星 最后的通牒 09/07/21
·“上实系”重组三部曲 09/07/20
·丰华股份:09年首份地产中报净利大跌85% 09/07/20
·金隅股份国际配售超额 17日公开招股 09/07/17
·高田贤三:一座日式房子在巴黎 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