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节目在几年前曾经掀起一股潮流,而今这类型的节目也走过了几个年头。遭遇金融危机的电视媒体能否借着这类型的节目继续吸金?2009年,沉寂了一年多的《超级女声》更名为《快乐女声》,换汤不换药地继续真人秀之路。虽然现场不似往年热闹,可作为中国真人秀的“泰斗”,湖南卫视对此仍非常有信心,毕竟,过往几年的《超级女声》让广告商、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都赚得不亦乐乎。
先不说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为湖南卫视带来多少收益,2007年《快乐男声》就为湖南卫视带来超过1亿多元收益,而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快男们演唱会和唱片、广告代言收入。广告商也借节目的人气火了一把:因和《超级女声》合作,蒙牛酸酸乳销售收入由7亿元上升到25亿元;因为联手《快乐男声》,仁和闪亮滴眼露销售猛增300%。
选秀确实是一个多方收益的节目,节目各个环节的机构和公司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溢。而这类选秀节目最具戏剧性的赚钱方式就是投票收入:短信投票时移动运营商收取一点短信通道费,然后电信、网通和联通再拿走一定比例的代收费,而剩下的则由天娱传媒和湖南卫视等分成。另外,投票还可以用Q币,为腾讯公司带来巨大的Q币销售。也就难怪湖南卫视在停了一年的选秀节目后继续从《快乐女声》上寻求经济利益。
当我们身处危机时期,这类型的节目也就成为电视台、广告商的又一根救命稻草。毕竟当企业开始缩减成本、考虑广告投放的效率时,广告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气选秀节目所带来高收视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保障,一如《美国偶像》在2007年赛季投票总数达到7400万张,相比之下,布什总统2004年选举中获得的投票总数为6200万张。集中火力进行品牌广告宣传,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公司的广告效率。
节目背后延伸的经济效益更是无可估量:以《美国偶像》为例,19娱乐公司(19 Entertainment)负责运作《美国偶像》品牌,利用《美国偶像》的知识产权拓展衍生品收入。19娱乐的主要合作伙伴是Fremantle传媒,后者具体负责节目的制作与品牌运营,作为回报,19娱乐将品牌的1/3权益划归Fremantle。在唱片等音像制品制造和分销上,19娱乐与索尼BMG合作,后者向其支付使用费,并对销售收入分成。国内天娱与湖南卫视的模式,就如同19娱乐和福布斯电视的关系,天娱负责艺人经纪等商业开发,湖南卫视提供播出平台。
于是舞蹈、模特等各种选秀节目充斥着屏幕。只是当人们开始对这类型节目厌倦时,不知道《美国偶像》们会不会如同默多克所说那样,拥有持久生命力呢?
·朝鲜这只气球会不会胀破? 09/06/02
·法航447航班坠毁的可能原因 09/06/02
·东四四条61号:一不留神,成了奥运四合院 09/06/02
·老照片里盖特纳的北大青葱岁月 09/06/02
·莫尼塔地产周报:经适房退出历史舞台 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