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这是德国柏林音乐厅前的一个文化建筑,建筑虽然有些死板和冷清,
但在秋天,金色的树木和落叶令建筑多了一分意境。
我十分喜欢我拍的这一张照片,
更准确的说是那里的甘为建筑增添色彩的默默无闻的树木令我喜欢
一直想写些树和建筑之间的事情。正象林语堂认为“自然”永远是美丽的,而人工的建筑而往往反是,最好的建筑还没有路边最丑的树美丽。建筑离不开树,建筑是人造的,在造建筑之后,如果建筑旁边没有一棵树木,那么在建筑会看得十分丑陋。尤其,在今天的城市中,大部分的建筑在美学上一文不值,所以在人的尺度范围内,树木遮去了建筑许多丑陋的部分。许多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和环境有先天的缺陷,这只有旁边树木长大来弥补这缺陷。我不太理解有些建筑师为了强调建筑空间的某种美学的意义,而在建筑旁一棵树也不种。有什么人设计的空间比自然的空间更美丽呢?
之二
这是非洲热带雨林的原始人居住的树屋。引至日本的一本书。
这张照片实在令我惊叹,惊叹人类为了躲避猛兽的生存的建筑创造力
人类正是从树上走到土地上,开始了在土地上的栖居生活……
生活在都市空中的人们对树木每天好像大部分时间是鸟瞰着树木。或者在宽阔的马路上,开着车疾驶而过,对路旁美丽的树看也不会多看一眼。然后就钻进钢筋混凝土所构筑的冰冷的城市森林之中。
但我想人类最早的祖先原始人对树木可不会是这样,在蓝天和大地之间最高的生物就是树木,因为原始人最早是生活在树上的。树木给原始人提供了最早的栖居之屋,从人猿泰山的电影等等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最早的建筑从从穴洞或者树屋应该受到了树木的启发,因为树木给了原始人的最早的一部分空间的感受和启发。
之三
敦煌著名的景点月牙泉
风景之美令最普通的摄影者都会很容易拍出和其一样美丽的照片。
但当我在那看似木构建筑下,借机怀古凭吊历史之沧桑……
其实这座建筑是用现代钢筋混凝土仿木的……
象应县木塔那个纯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大地上存留下来,少之又少……
古代中国和其它文明古国不一样,其它的文明古国走出绿洲就是无尽的沙漠,而中国面对着广袤的森林。中国古代的建筑是木构建筑就顺理成章,其材料就是取自广袤的森林之中。中国也是所有文明古国中,保留建筑时间是最短的和最少的,因为中国的木构建筑和西方的石头建筑相比是比较容易腐烂和毁坏的。大部分的唐宋建筑都荡然无存,保留下来的只有星星点点,例如山西的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真是奇迹。我想这也要有一部分归功于木构建筑的用材而对森林的破坏了周围被生态环境,使那个地区少雨缺少水分,建筑才得以不会腐烂,这真是个讽刺。
如果石头的建筑是人类谱写的凝固的音乐,象史诗一样的震撼人心,那么中国木构建筑更像一阵微风吹过树林,留下的天籁之音,只不过这天籁之音的乐谱大部分已经遗失。
我们走在故宫等建筑里,用手已经感受不到那是来自自然森林的建筑,建筑在维修的过程,那样粗壮的树木已经再也找不到了,曾几何时,这样的树木中国大地满山遍野都是。如今,故宫柱子木质的外表下,建筑里边已经是冰冷的混凝土。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建筑的坍塌。
之四
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美国的流水别墅……
也是我认为最具有诗意的建筑……
建筑和树木以一种东方的美学老庄的状态下和谐的共存……
有时对建筑的美好记忆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对树木的记忆,例如对宏村的美好回忆,是因为在宏村我住宿的二楼的房间里,旁边的古樟树的枝叶在风的吹动下,可以象人的手臂一样伸到房间里,其树叶的气味还可以驱蚊,其时的美景令我心旷神怡,今生难忘。可是以后我再也没经历过这样的情境了。
上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对树木的保护太令人称道了,树木从阳台的楼板钻出来,完全和建筑融为一体,那是我最喜欢的建筑。美国的许多乡村建筑大部分和树木结合在一起,那些建筑有时并不好看,有的还是很恶俗,但在那静谧的参天古树旁,却是一副美景。当初在美国,完全被美国这种乡村建筑特色所惊叹,我的一位朋友的别墅的院子里,有一棵参天古树,她的小儿子在树上搭了一个原始人的树屋,每天喜欢睡在树上。她告诉我,美国许多的家的院子都有这样一棵树和一个小孩的树屋,树屋是在大人的帮助下,小孩自己建的,以培养小孩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手能力。这一点真让我们中国儿童羡慕,因为中国的那样的大树基本上是很少了,也很少有儿童爬过大树。
在日本的大阪,建筑的屋顶已被绿化所覆盖。有一幢建筑,我都惊讶,屋顶的树木会生长的那么高。屋顶的绿化是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但投资巨大。
在我的城市中,在最高处,所有的屋顶是那么的丑陋,一丝绿色没有。
之五
这是美国乡村一个树屋的照片,照片引自日本的一本树屋的书……
照片里的树屋和我朋友家的院子里他儿子的树屋几乎一样……
这样的风景和栖居之地怎不令人向往……
在美国乡村建筑的所见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我都有些怀疑中国人热爱自然的方式。看着中国人在院子里摆着各种变态的树木盆景不同,那些盆景永远长不高。我觉得我们的心灵上缺少和真正树木的对话。另外还有对以前在宏村树木的感受,我一直想设计一个能够和树木,自然对话的房子,开着窗能够和树握手,站在平台上可以和树进行亲昵,有必要的还可以住在树上。
深圳的中海大山地项目进行之初,虽然基地内只有一个小土丘和几棵树木,但在我建议下,我希望建一个和树木交错的房子,房子在树木中伸展,树木在房子的空间里生长,交相辉映,实在令人神往。但后来这样做太占用土地,况且也没有那么好的树木。也就取消了计划。但是多年和甲方朋友再见面,说要是如果建那个房子会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他和我心中互存遗憾。
前几天,去我的一位建筑师朋友家里,突然看到他家的中庭有一棵高大的椰子树。他看着我诧异的目光对我说,这是树的标本。
深圳的城市里的五星级宾馆也会放一些假的树木标本,使人在荒凉的都市中起到一种望梅止渴的作用。前几年冬天去北京出差,看到西单广场上有几棵被包扎的棕榈树,在北方的寒冷的天气里实在可怜,瑟瑟发抖。
我突然十分的讨厌那个房子和他的主人和我们这个城市,我们有人宁可在标本的药水的气味中生活来体验自然,也不会去自己动手爱护自己自然的环境。
之六
这样的空间怎么不让人震撼,令人心旷神怡……
我对这样的空间形式迷恋已久……
但依未为实现……
我不知道我对这种空间的热爱,是对自然空间的膜拜,
还是居住在城里的人对没有人情味的空间的一种无奈……
我最喜欢树木的空间,就是两排生长的古树的,林荫大道,随着透视点的延伸,人们的心情也会放松,我也也一直希望能够把这种空间的形态移植在建筑之内。但到现在为止,依旧还没有成功……
大梅沙喜来登酒店的大堂的方案之一,方案模仿了林荫大道的空间将人的视点引到远方的大海,方案没有被采纳……。
张家界机场的树木形候机空间,在机场内引入自然空间形式,使人来到张家界的原始自然森林里的感觉,方案没被采纳……
深圳气象塔的空中花园,那几个空中的架空层将自然向空中生长,但在项目落成以后,一位领导说太浪费,空中花园也就被封死了……
我的这样的建筑案例还有几个,文章写到这,也没有心情拿出来给人家看了……
之七
有时我在想建筑师对空间的迷恋更像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比一般人要痛苦,因为他看到了更多的丑陋的东西”。(梁思成语)。
下面是引自国内一本建筑杂志的照片,这是河北省城市郊区的一大片梨树,那种具有诗情画意的情境,随着附近要盖一个生态建筑,而消失,而设计那个生态建筑的建筑师的方案就是模仿梨树的一个小小的梨!
为了一个模仿小小的梨的虚假的建筑,毁掉了一大片真正的梨树,这真是对人类的建筑师的讽刺……
·张师傅收楼第十站——保利西子湾二期 09/06/01
·北京一地块经88轮竞价后成交 09/06/01
·名流置业子公司1.7亿受让合肥项目 09/06/01
·城投控股3.88亿上海拿地 09/06/01
·可转债再延期?天誉置业“命悬”洲头咀 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