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华府这句老话:“总统提议,国会决断。”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美国军队人数与外交机构雇员及援助机构人数比例高达180:1,比其他西方民主国家都要高得多。这是否说明美国是军事上的巨人,外交上的侏儒?
在经费上,美国的军事部门也毫不含糊。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全部军事开支几乎一半。目前待国会审议的美国2010年军费预算是5,34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支出。与之相比,中国的军费预算是700亿美元,俄罗斯则约为500亿美元。
美国对外“软实力”的代表主要是外交官队伍和美国国际援助署(USAID)。尽管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如何平衡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力量,但两者间的巨大鸿沟不太可能戏剧化地缩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经常把上述数据挂在嘴边的人恰恰是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他也是唯一一个在奥巴马政府供职的布什政府“旧人”。
盖茨最爱的例子之一是:国务院总共6,600名外交专业人员,人数只相当于美国11个航母战斗群中的一个。
五角大楼花在部队医疗保健上的钱比国务院花在外交事务上的钱还稍多一些。美国军队内音乐家比整个国务院的外交官人数还多。
但是,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WhiteHouseOfficeofManagementandBudget)称这一鸿沟将缩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恢复其在全球发展和外交方面的领导者地位”。
奥巴马政府希望,2015年之前,外交人员数目能够翻番,并且能明显扩张外交机构和国际援助署的规模。
奥巴马摒弃旧观念
加强“软实力”暗示,奥巴马正在摒弃“外交仅仅是展示威胁的工具”这一旧观念,将外交作为协商、避免战争的手段,而非只是清理战争遗留的废墟的工具。
削减军队规模根本不在华盛顿讨论范围之内,不仅因为美国当前正同时身陷两场战争而应接不暇,而且美国国民和决策者们从未怀疑过美国应保持全球绝对军事优势。
但具体用什麽措施保持这个优势,则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盖茨本月提交的国防预算再度引起争议:军费开支较之去年增加4%。这对一个明年财政赤字将达1.2万亿美元的国家来说并非小数目,也验证了艾森豪威尔曾提出的“军事工业集团”(military-industrialcomplex)预警。
1961年,艾森豪威尔在总统离职演讲中说道,军事组织和永久性的军火工业将会形成“军事工业集团”,“其经济、政治甚至精神的影响力将达到每个城市、每个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每一个部门。”
这一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盖茨决定调整美国军备结构,削减一些以冷战为目的的高精尖武器项目,节省资金用于开发非常规战争工具。比如有“空中的法拉利”之称的F-22战斗机,每架造价1.4亿美元。美国空军原本希望生产381架,目前有187架已完工或仍在生产线上。盖茨想就此“喊停”,不再生产。
但这种飞机在美国44个州的工厂生产,这就意味着,有88名参议员为保证本州工人的饭碗,将大力反对停产。
无论这场争论结果如何,要牢记华府这句老话:“总统提议,国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