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奔海淀镇,探寻中关村前世

  京郊第一镇

  50年前窗外河道捕鱼吃

  在以缺水干燥著称的北京,“海淀”这个地名颇让人神往。冰心女士在回忆燕京大学旧事中曾提到,时任教授的夫妇俩经常出校门到海淀镇找馆子解馋,“店家隔着窗户从窗外的河道里捕鱼上来烧熟”。而翻看上世纪出版的北京地图,海淀镇一带的地名都是下洼子、大坑沿这些“水名”,可见这样的奢侈绝非痴人说梦。“离着西直门20里,从明代以来海淀镇一直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繁华程度不让城里。从三百年前的行宫、军机处,到一百年前的燕大、清华,堪称京郊第一镇。”海淀区文化馆退休干部崔先生说,1958年成立的以教科文中心定位的海淀区,正是因区政府驻地海淀镇而得名。

  但如今倘若评选最名不副实的车站名,“海淀”站得冠恐怕最无争议:从此站下车,却满目尽是“中关村”——中关村图书大厦、中关村e世界、中关村酒店、中关村购物广场。

  “中关村,以前叫中官屯。就是海淀镇东边埋无名‘中官’——也就是太监的义地。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建中科院,为离北大、清华更近,也为降低建设成本,才选在了这里。首任院长郭沫若嫌中官屯不雅,改叫中关村了。”从小在中关村地区长大的中科院子弟宋先生介绍说,那会儿的海淀镇都是好房子、大户人家。清代专供宫内牛羊肉的“牛羊马家”昔日豪宅的名贵木料,被拆下来运到偏僻的郊区建清真寺去了。好在李莲英子侄、同仁堂乐家花园被保留了下来。“要是动迁的话,费用海了去了。”

  如今想要探寻中关村前世的海淀镇,只有问中关村西区步行广场旁的两棵挂着保护的红牌老树了,而陪伴了它们500年的老伙计——观音庙,早在2001年的建设中灰飞烟灭。中关村购物广场旁按照昔日沿河御道的角度修建的斜街,也算是复刻回忆。只是这复刻的回忆就像一片云,没法子抓在现代人的手里。

  李莲英私宅变会所

 

  海淀教堂换新装

  下洼子、大坑沿这些古老的海淀地名随着这里的水系一起蒸发了,旧日的善缘桥也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善缘路。若说海淀镇唯一硕果仅存的原生态故地,只有彩和坊了。

  彩和坊这个诗意的名字也是从“柴禾房”这样的俗名衍生而来的,而改名的理由自然也是住进了富贵人家。一片高楼包围之中的彩和坊路24号是四合院,当年极尽奢华,这便是昔日清代大太监李莲英的私宅——彩和坊。如今这里变作潮江春会所,不轻易对公众开放。

  门两边磨砖对缝,鱼腮墙上有六角门簪,下置汉白玉石雕坐狮抱鼓石;倒座南房四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中院门为垂花式,门上檐有两个方形垂花,在大花上雕刻有无数小朵梅花,雕工精湛;进门东西有抄手游廊,通达东西厢房各三间,厅中硬木隔扇均安装那时罕见的玻璃;从东西旁门可达后院,满院奇峰异石。简直比相声《夸住宅》里还要讲究!要问怎么那么讲究?这些东西都是当初修颐和园的“下脚料”,至于是下脚料还是上好料,还不是大总管一句话的事!

  不过,一生伴君如伴虎的李莲英深知做人要低调的处事原则,出宫后他自己住在城里的小宅子,彩和坊的豪宅则让侄儿李瀛洲居住。相传民国年间,李瀛洲娶民国部长王正堂之女,从城里往海淀过嫁妆,整整过了半天之久,可见其财势和气派之大。这位李少爷还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之一,在宅中办起了《民生月刊》社,如今尚存的二门内七间北房就是当时的编辑部,揭露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很受当时中下阶层人士的欢迎。

  彩和坊路24号院不远的7号也同样夺人眼球。顺着颇为后现代的建筑外观望上看,乳白方立柱和玻璃幕墙构建成诺亚方舟造型的顶上,“基督教堂”四个亮红大字在周围写字楼华灯初上的映照下,显得颇为神秘。“别看是新建筑,它的历史可要追寻到70多年前了。”一位结束团契走出教堂的老教友称。这座基督教海淀堂当年和咫尺之遥的燕京大学同出一门,从当年的司徒雷登、马约翰等大人物开始,多年来该教堂教友的构成一直以周边知识分子居多,而为了方便周边高校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这里还有英语弥撒,在北京教堂里独一份。

  直到2001年中关村拆迁改造,标志性的青灰色美式教会建筑才隐入了历史云河,直到2年前复堂。而如今,其现代的建筑构造和白色圣洁的气氛让这里成了北京最受追捧的婚礼举办场所之一。“除了周末都是做礼拜的,平时这儿结婚、拍婚纱照的比团契、祷告的还多。”

  同仁堂乐家花园

  真正大观园

  众所周知,右安门内有个大观园,但充其量是个影视景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淀镇的同仁堂乐家花园才是真正的大观园,这还得从乐家花园源自礼亲王花园时候说起。

  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处,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四世孙福彭,在第一届军机大臣中赫然在册。此时圆明园已成了夏日行宫,军机处在海淀设立办事机构已不可缺少,礼亲王花园就这样诞生了。而这位福彭正是曹雪芹的亲表兄,在曹家身遭抄家罢官的厄运后,惟一能周济他的也就是这门姑表近亲了。曹雪芹在这里生活了不短的时间,而礼亲王花园的原型也多少被写进了《红楼梦》。

  坐落在今苏州街17号的这座“海淀大观园”,占地约50亩,呈南北走向长方形,分前中后三部,前厅建有主厅,为待客之所;中区为玉兰院,遍植玉兰牡丹,广建亭台水榭,为赏玩之所;后区为三座三合院,是昔日亲王及内眷的寝宫。

  礼亲王花园到民国以后便改叫乐家花园了。辛亥革命后,铁帽子亲王管吃管喝的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三妻四妾、上百家丁的庞大开销却一点不能少,只好找老朋友同仁堂乐家借。但亏空一日大过一日,借款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看还不上了:得,双手一拱,把王府花园送你算了。谁知后来礼亲王后人肠子都悔青了:原来乐家接手后便着手修葺,在修正厅时发现夹皮墙中空,打开一看,好嘛!里面藏的全是珍宝,包括第一代礼亲王代善当年攻城夺关掠来的稀世奇珍。但既然卖了也就不能反悔了,从此“穷了礼亲王,富了同仁堂”的笑柄,从海淀镇流传到了北京城。

  不过,乐家接手后也没享几天清福,更多的时间是被官府和军阀所占用:它曾做过国民军孙连仲的华北行辕、国民党傅作义的“剿匪”总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了八一学校,直到几年前一部《大宅门》热播,这里也应景儿变成了白家大院的宅门菜,虽然雕栏玉砌犹在,但成天烟熏火燎,朱颜不改是不可能的。不过大宅门的威风气派,好歹还算留住了。

  淘的是科技逛的是文化

  “软件、游戏、VCD,都是高科技”,北大肄业生雪村当年在这儿练摊儿找到的创作灵感,您也不妨按歌索骥,什么e世界、数码城、信息港,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找数码产品最全的莫过于这片儿了。而值得一提的是e世界里的动漫城,虽说规模不大,但有那么几家其专业程度有点东京秋叶原的意思。占据了中芯大厦三层楼的上品优价,在北京几家outlets里也算货全的,只是别忘了:要淘尖儿货,最好周四午后来。

  在这一智慧的高地找人类进步的阶梯,也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出了海淀教堂,左手第三极,以体恤读书人著称,一块钱办个卡全场都八折,而且还鼓励抄书和坐在书架上看一天,这就更难能可贵了,最近这儿还有港台原版图书甩卖值得看看;右手中关村图书大厦则是以全著称。

  吃喝玩乐在这儿也毫不逊色,除了坐拥金逸、美嘉两大影城,还有号称北京最便宜的KTV——17英里就猫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后面。想填肚子,蕉叶、鹿港小镇、麻辣诱惑……几乎你能想得出的所有连锁美食品牌在中关村购物广场和新中关购物中心里都有分店。想吃别处没有的?如果嫌潮江春会所的潮州菜和白家大院的宅门菜太贵,白家大院旁边的蜀味浓已开业十多年,虽然从未惊艳,但家常川菜的品质还都是有保障的。

相关文章

·张永和:超城市化语境中的“非常”十年 09/04/28

·ST金泰亏损无期 黄光裕兄弟“身后”困局 09/04/27

·周良洛余波 亿城大股东隐退迷云? 09/04/06

·低价抢滩市场 总部基地66亿豪赌金融港 09/04/03

·龙湖地产首季销售35.3亿 09/04/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