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北京很潮 香港很旧

  《潮爆中国》是对香港人的一记掌掴。内地的迅速发展似乎正衬托出了香港的停滞甚至倒退。

  2009年才在光合作用等书店放在推荐榜单的《潮爆中国》其实在香港已经出过两版。陈冠中、南方朔、梁文道等文化圈里的知名人士都对此书写序推荐,作者李照兴,是香港城市观察家。近些年游走在两岸三地,得以能够用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冷眼看待城市。《潮爆中国》写了京港两地的相似和差异:从钉子户到李宇春,从CCTV大楼到世博未来城,从超女选秀到于丹说教……与其说这是一个香港人对北京城的好奇揣测,不如说,更像有关京港两地的一场隔空对话。

  几年前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关于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他一开始只是出于对这个东方古国的好奇而来,可是一呆就是十年。问及原因时,他回答道:你无法再在世界上找出另一个国家变化得如此迅速,每天你都会发现新的事物出现。这样的心态在《潮爆中国》中也得到了呼应。倘若走在北京、上海或者任何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你都可以看到各种工地和新楼拔地而起,各种拆迁和道路扩张,新的隧道和地铁穿过城市的心脏,你若离开一天,都会错过很多“好东西”。

  有些人说,《潮爆中国》是对香港人的一记掌掴。内地的迅速发展似乎正衬托出了香港的停滞甚至倒退。眼看着鸟巢在北京绚烂的焰火下熠熠生辉,港人一觉梦醒才发现已轮到自己落伍,随即开始猛补常识。记得几年前我刚来香港时,有一名同学问我:“哈尔滨特产是不是哈密瓜?”我大笑问他是如何想的,他回答:“否则为什么都有个‘哈’字呢?”而最近,他告诉我,他在学习中国版图,知道北京“东南西北”四面的省份;前些年,香港人听说我时常独自去北京、广州,总会投来一种“很佩服”的目光,而近些年来,时常有人向我打听去北京旅行的贴士。问得最多的有:会不会冻死啊?798是不是很好玩?酒吧是不是很多靓女?刚来香港时,我拼命学粤语,现在周围的港仔纷纷学起北京话,情形十分搞笑,所有港普话后面加上“儿”成为一种时尚的说法,当然也要归功于周杰伦那首“在我的地盘儿,你就得听我的儿”。

  有朋友前段时间回了一趟内地,回港时说:“我真是太爱中国了,听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经典语调,万分亲切。”在北京生活,常感叹北京是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城市,连沙尘和堵车都极具大国风范。整个城市人的精神状态都是宏大而让人兴奋的,这感受在看完《潮爆中国》后更加明显,这是一个你哪怕长再多眼睛也看不过来的地方。正是所有这些想象力以外,成就了现在的“中国特色”。

  听说此书之后,李照兴将拍一套有关北京城市变化,和期待在北京生活和不想在生活人们的电影,叫《潮爆北京》。我们也许又会好奇,这个香港人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2009年的北京。

相关文章

·叶锦添:我相信真实的画面是假的 09/04/19

·营销过度:小心天天都是愚人节 09/04/19

·一些人和一些事 09/04/19

·观点城市论坛冰城行圆桌对话:东北转型下的哈尔滨地产 09/04/18

·直播实录:城市观点论坛冰城行(下) 09/04/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