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私有制: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源泉

  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难解之处并不是其经济如何发展,而是西方专家为何对其发展历程的理解错误百出。一个原因是,这些外来旁观者误解了构成中国经济体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乡镇企业——的性质。一些西方最知名的经济学家将乡镇企业称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创新意义的混合体,在政府的控制下实现了高速增长——的资本主义象征。例如,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兹就称赞乡镇企业为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型时最常见的问题——私人投资者的资产剥离——提供了具有独创性的解决方案1他认为,这些企业既具有公有制的形式,可以避免被掠夺,同时又能实现私营企业的高效率。

  简而言之,西方经济学家常常认为乡镇企业归乡镇政府所有。就在2005年,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道格拉斯?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乡镇企业“与经济学中的标准企业很少有相似之处”2。但有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国国务院1984年3月1日发布的一份政策性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乡镇企业的名称。该文件将它们定义为“由乡镇主办的企业、由农民组成的联合企业、其他联合企业和个体企业。”“由乡镇主办的企业”一词指的是归乡镇所有并管理的集体企业。该政策文件中提到的所有其他企业均为私营企业:个人所有的企业或有多个股东的较大型企业——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中的标准企业”。官方对“乡镇企业”一词的使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它一直是既包括私营企业,也包括政府主办的企业。

  西方经济学家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他们认定该名称涉及到所有制。但中国官方却从地理含义上去理解它——位于乡镇的企业。中国农业部的记录证明,私人拥有并管理的企业实体在乡镇企业中占绝大部分。在1985年到2002年期间,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数量于1986年达到顶峰,为173万家,而私营企业的数量却迅猛增长,从大约1050万家增加到超过2,000万家。换句话说,在改革时期,乡镇企业数量的增长完全归功于私营企业。到1990年,在改革的头10年中,此类私营企业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占到了乡镇企业雇用劳动力总数的50%,而税后利润则占到了58%。

  对中国发展的真正源泉的思想混乱也搅乱了外国人对中国企业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理解认知。人们常说,中国为全球竞争带来了新的企业模式,国家所有制与明智的运用政府对金融的控制相结合,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源泉。计算机制造商联想公司就经常被赞颂为中国非传统商业环境中的一个杰作。

  但是,联想的成功大部分要归功于其早期便在香港注册并在香港募集资本的能力,而香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1984年,联想公司从中国科学院获得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但其后所有重大投资的资金均来自于香港3。1988年,该公司从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技术公司获得了90万港币(11.6万美元)的投资,成立了合资公司,使联想能够将香港作为其法定的公司所在地。1993年,香港联想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上市,集资1,200万美元。联想公司是香港基于市场的金融与法律体系的成功故事,而并非中国由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的成功案例。

  当中国在汲取华尔街崩溃的教训,并准备应对全球经济低迷之时,它可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去接受它已经发现了比自由市场更高效的发展模式的说法。中国经济奇迹的真正经验其实非常传统——基于私有制和自由市场金融。中国的经验为全世界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提示:旨在鼓励这些力量发展的改革的确奏效。

  作者简介:

  黄亚生,麻省理工学院Sloan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创建并管理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和印度实验室,该实验室旨在帮助本土企业家提高管理技能。本文摘自其《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企业精神与国家》(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State)一书。

  返回顶端

  注释:

  1约瑟夫?斯蒂格里兹(Joseph Stiglitz):“The transition from communism to market:A reappraisal after 15 years”,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年会,伦敦,2006年。

  2道格拉斯?罗斯(Douglass C. North)所著,“The Chinese menu (for development)”,《华尔街日报》,2005年4月7日。

  3Qiwen Lu所著“China’s Leap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一书,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相关文章

·巴曙松:持币有风险 房子涨价需谨慎 09/03/31

·雅戈尔:失重的惩罚 09/03/31

·成都:写字楼市场简报 09/03/31

·瑞银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复苏要看房地产 09/03/30

·观点一周评述:用箩筐来收诚意金 09/03/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