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傅雷家书》中的父爱

  《傅雷家书》是断断续续的看的,有时几天不看上一次,有时一下子看上十几页,现在看了还不到一百页。昨天晚上,半倚床上又看了几页,感受到的是一种极为细腻的父爱。可以说,这种细腻,贯穿了整本书,也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傅雷家书

  我就在想,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在情感上都是如此的细腻?通过看傅雷诞辰百年的展览,听傅敏的讲座追忆,还有看《傅雷家书》,都能够了解到傅雷是一个性情中人,是那个时代中国最典型的知识分子典范。

  傅雷幼年丧父,从小就被剥夺了享受父爱的权利,而他的母亲,可以说在承担母亲职责的同时,也兼顾给了傅雷一些父爱。可能在这种成长背景下,使得傅雷在未来对自己的子女傅聪和傅敏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或许最深最真的父爱也只有傅聪和傅敏才能够体会得到,而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傅雷的那细腻而博大的父爱只有从傅聪傅敏的回忆追忆中,从《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去感受了。

  幸好傅雷是一个翻译家,因为一个单纯的中国父亲是含蓄的,是不会把自己对子女的父爱直白的说出来写出来的。但傅雷是一个翻译家,他有过海外留学经历,同时他对美术、音乐这些喻情的东西也都有所喜好和研究,在这种综合背景下,他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西方人对感情的直白表达。所以,也只有他,才可以将那最真挚的、最博大而又最细腻的中国式的父爱通过一封封书信而表达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傅雷家书》,因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父爱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同感。当我们还是子女的时候,我们看《傅雷家书》,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从最新版本中能够看到母亲的影子),只不过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从来没有这样直白的向我们表达他们的爱而已,但这种爱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当我们的父辈看《傅雷家书》的时候,他们从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觉着傅雷说出了天下所有父亲对子女的那份沉甸甸的无私的父爱。

  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还记得哥去秦皇岛上学的时候,父亲每天都等待哥的来信,总是说该有信了。每当收到信,都要迫不及待的让我执笔写回信,期间他总是不断的插进话来要把他刚说的写进去。

  父亲当时的感受,我想应该和傅雷的是相同的:“等到今天还没有接到你的一个字,挂念之极”“终于你的信到了”“收到你的信多么快慰,我们的笑和哭都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你临走前七日发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几天我们左等右等老不见你的信,焦急万分,究竟怎么回事?走了没有?终于来信了,一块石头落了地”……

  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为此装了电话,尽管每周都会到校门口排队打电话给家里,但是也总是隔三差五的在宿舍接到家里打过来的电话,我想,这和当年的书信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书信换成了电话而已,通信工具变了,但有一种东西没有变,那就是书信两边电话两端的人的亲情。

  今年春节给老爸买了手机,春节假后回到北京,又总是接到老爸用手机打过来的电话,有时到了天天打的地步,接的我都有些心烦,接了一聊就有些烦,不接又怕有什么事,跟妹妹说,妹妹说别管他,他就是试手机呢。其实,试手机是假,可能想和我们聊聊是真,哪怕只是问问现在怎么样。

  傅雷写出了天下所有父亲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感谢傅雷,尤其是在我们都不大会也不愿意去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意的时候。[原创2008-05-09 07:50:18]

相关文章

·黄怒波观点答问:房地产是个稳定的产业 09/03/27

·黄怒波:后金融危机时代地产市场细分与风险规避 09/03/27

·陈淮:经济调整中的房地产与政策 09/03/27

·直播实录:城市观点论坛武汉行 09/03/27

·香港和澳门:请不要讲政治 09/03/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