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武当山:除了荒废的仙境,还有没落的国粹

  对武当山的向往一直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次丝路之旅以后,刚好还要去武当山。可能是因为我当初的胃口太小,看了那么多的丝绸之路上的古建筑,一下子消化不了,就不太想看古建筑了,结果就和武当山擦肩而过。所以就山脚下经过没有上山。这事一拖就是十年多,每每看到武当山在电视里那宛如仙境的画面,和红色的建筑墙体,似乎一直在我的旅游计划中萦绕。后来有了电影《卧虎藏龙》里玉娇龙在武当山时的画面时的场景,还有太极功夫,这一切都让我对武当山的向往更加强烈。今年冬天,在一个没有雪的冬天来到了武当山。

  对于十几年前大学时因为偷懒没有去武当山,现在一直是很后悔的事情。我想那时的武当山一定很幽静,刚被评上当时中国人还不太知道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游人一定很少,一定会有点仙境的味道。现在的情况下,只要你有一点商业价值,就会把你策划成十倍的商业利润。前几天,央视采访李连杰拍《少林寺》的时候,那时的少林寺太美了清静的不得了,只有几个和尚。最近再去已经完全是一个上市公司的总部基地了。不忍心再去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景色依旧是那个景色,只不过景色外面有一层美丽的包装,那个包装是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特色,我们为了看景色时得先看一下包装。当我们看完了那个包装,就会把她扔掉,再看真正的风景时,已觉无味。武当山虽然是仙境之山,但只要有着什么联合国的遗产呀,有着各种旅游资源,在中国就逃不了一种可怕的命运。在进入仙境之前,就会经过一个极其世俗的市井之地。两边的饭馆和和商业的建筑似乎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形象害羞,还有那些拉客的人,其中还有些骗子,一不小心就会上当。根本没有到仙山的感觉,到有些来到一个乡下的菜市场。

  当时古人的规划是这样的,进入武当山的仙境之山要经过玄岳牌坊,代表着仙境和人间的分隔线。当我玩完了整个武当山也没有见到那个牌坊,只见到武当山山门的那个现在做的粗糙的牌坊。后来开着车,走了好长的路才找到。那个牌坊曾经代表着武当山古时的第一形象,现在在路边,夹杂着一堆民房建筑内。被两条宽大的马路在不远的距离平行的分割。所以去牌坊根本没有人去的道路,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全国文物重点保护的碑就立在旁边,这比武当山许多建筑的级别都高。武当山的许多建筑最初只是省级保护呀!现场一个人没有,路上的青石早已不见,也许已在附近农舍的猪圈里。牌坊没有人看管基座的抱鼓石和莲花也没了,牌坊的背面的仙人的雕像被盗走了。

  我一个人在牌坊底下伤感的徘徊,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忧伤。这可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我想当地的搞旅游开发的人,会觉得这里的路太远,也没有太多的商业价值。现代人的旅游已不习惯体会风景的过程中的美丽。到金顶的缆车只须几分钟的时间就会把人送到最高处,看到最美丽的风景。谁会来看这样一个牌坊呢?摄影师也喜欢把这个建筑拍成阳光普照,金碧辉煌的样子。可实际上这里已经是荒废了的仙境了。武当人宁愿把这里真正的精美的建筑美景荒废,却还要重新去修一个假的崭新的山门。这里的寂寞冷清和金顶上的人山人海形成了对比。有时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并不是真正热爱自己文化的人。要有商业价值我们才会去热爱。就像大部分人的家里藏着的古董,我们不知道那古董里和我们自己身上的某个文化基因会吻合。只知道会值多少钱,会拿来互相给人炫耀。

  对武当山的赞美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一个是太极拳。建筑我稍微懂一点,太极拳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我基本也不懂。到了武当山我才知道真正的武当太极已失传,现在的都是流传民间的。因为正宗的只有道家秘传。我一个朋友是练太极拳的,据他讲,每每练拳时师傅都在感叹以前的师傅厉害,现在好多失传了。看看现在的徒弟,大部分是身体有了病,或者是年老无事做,才去练太极。听了有些悲酸。太极是我们的国粹,似乎中国人一讲国粹,就只能提到我们的祖宗。只要提到我们的祖宗,我们就会辉煌,我们当时就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好像得了国粹领先症。在上大学时,听老先生讲武当山的古建筑,明初“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当时动用了三十万人,工程浩大肯定是世界领先。老先生时时说武当山当时在建筑是世界领先的,包括金顶的镀金技术,今人还搞不懂。

  说武当山当时的建筑技术领先,我觉得有些夸张。中国人的建筑技术似乎从古到今都没怎么变过。而且一代好像不如一代。我想大部分人都有同感,包括日本人,我们是不太喜欢明清时的建筑,我们更喜欢汉唐时的风韵。可惜大部分也找不到了。明清修武当山的时候,中国用的技术还是以前的技术,因为中国人总是相信以前的会是好的。在那时欧洲刚刚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界,开始了文艺复兴的初期。勃鲁涅斯基的佛罗伦薩大教堂的穹顶和武当山经历了同样的十六年,完工了。代表着向现代科学的文明思考的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了,接着的是各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被一个接着一个被创造了。一个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伟大的建筑师诞生。而在武当山我们居然找不到建筑师的名字。我们只知道武当山是按皇帝的圣旨的意思,靠三十万人的生命去完成的。清朝入关的军队还不如修武当山的军队的三分之一。打下台湾的荷兰的人数也还不到其百分之之十。攻下当时的政治中心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人数更少。

  如果说武当山的建筑我最多的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我们国粹的没落。世界建筑史学家一直都很困惑的事情是,我们的祖先曾经很早就掌握了拱券技术,最后放弃了石头的拱券技术而采用了木建筑技术。这可能是当时的森林太多,有太多的树木可用。所以我们一直在走木建筑的技术,即使我们掌握了其他材料的特性,也是来模仿以前的形式。在武当山我们看到,用石头来仿造木建筑,用铜来仿造木建筑。即使是维妙维肖,也是技术太缺少创造性了吧!是靠我们的人多势众来完成的。在武当山上看到石头仿木的建筑的结构的开裂,我们似乎无能为力。这种石头的建筑和文艺复兴时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石头的建筑精神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清朝对前朝的模仿,当我们面对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时,我们好像和还在唐朝时花间月影丛中徘徊。就连武当山所供奉的真武大帝也无法保佑我们(也许他就没真正的保佑过我们),最后我们的一直落后到现在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章

·复地“进退” 郭广昌反周期的无奈 09/03/06

·北京的奥运建筑-由繁荣到萧条 09/02/24

·经济学人:东莞 09/02/23

·广州价跌量升 专家激辩楼市是否见底? 09/02/17

·2009年 春寒料峭的时尚界 09/02/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